◆丁 浩
(甘肅省山丹育才中學)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其中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我校現共有學生2163人,其中留守兒童1655人。由于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大多數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心理、道德、安全等方面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前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的責任。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教育。作為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僅要給孩子物質,還要給孩子精神撫慰。
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后勤部長”就可以了,至于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應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家長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系,加強溝通。家長還應加強與臨時監護人聯系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并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父母在外,對孩子的任何現狀信息都是間接的,教育難免會出現誤差,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臨時監護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父母雙方可以有一人照顧孩子,那么就要認真考慮應該由誰留下來,必須優先考慮讓更有監護能力的一方留下來。如果是父母雙方都要外出,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照顧,那就要多和臨時監護人聯系,隨時了解孩子現狀,針對出現的嚴重問題要多方交流,妥善解決,不能不聞不問,也不能粗暴解決。
多抽一點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多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精神需要,多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要針對老師和代理監護人反映的問題,及時與孩子溝通,對孩子不要一味地袒護和放任,孩子有了成績應該表揚,但有了缺點也應該批評。要經常與老師和代理監護人聯系,以便掌握孩子成長和學習的第一手資料,適時的對孩子教育和撫慰。
政府重視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地方政府必須落實領導責任,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地方政府重要日程;建立留守兒童監測制度和信息數據庫,全面實時掌握留守兒童動態,創造性開展工作。
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改善農村環境,落實支農政策,合理調整農村學校布局,加大農村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盡量住在學校。
可由村委會牽頭,聯合婦聯、工會、學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黨政機關富余人員、中小學退休教師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構建農村中小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觀察“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成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并告知他們的法定監護人,督促監護人對孩子進行教育、指導,定期督促外出務工家長經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情況。定期免費舉辦各種形式的老年培訓班,把老人集中起來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承擔起教育孫輩們的職責。
比如建立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絡,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絡,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絡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學校應完善留守兒童幫扶機制,安排專職老師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問題。應有心理咨詢老師,專門解決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情感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保證他們能健康順利的成長。
學生入校時,班主任要用心關注留守學生,調查了解留守情況,用愛心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實行動態管理。檔案資料的內容有“留守兒童”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臨時監護人的融洽程度,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點是監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系溝通情況等。
黨員教師、學校領導與留守學生“結對子”,幫扶貧困家庭。要求教師把他們當作自己子女、兄弟姐妹,接回自家,從日常家事、身邊小事、生活瑣事、學習難事管起,培養其良好習慣,和他們多溝通、多談心,鼓勵他們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鼓起開拓美好生活的勇氣,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關心輔導他們學習,履行托管教育職責,承擔托管義務。
在愛心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基礎上,班主任要清楚每個留守孩子及監護人的基本情況,清楚孩子的父母外出務工的去向及聯系電話,定期與留守孩子談心交心,定期到留守孩子家里家訪,用愛開啟留守兒童孤獨寂寞的心扉。
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輔以良好的行為指導和訓練。留守兒童大多數其實是很自卑的,老師可以在他們取得小小的進步和成績時,及時的進行表揚,增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其實并不比其他的孩子差。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父母及其他監護人是“留守學生”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對“留守學生”的教育、監護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做好學校教育工作的同時,及時和家長、留守監護人進行了溝通,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定期通過打電話等方式及時和家長、留守監護人進行聯系,及時溝通他們幾個在學習、生活、思想、行為、情感等方面的情況,分析存在問題,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共同教育。
留守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加倍的呵護,這樣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童年的快樂。給這些特殊的學生更多的寬容吧。寬容是一種信任和激勵。信任會化作一種力量,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寬容也是一種仁慈和關愛。
讓我們都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吧,對特別的孩子更要有特別的寬容、特別的愛。
[1]陸玉林,張羽.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青年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2).
[2]鐘繼燦,王健.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1).
[3]趙科伕,方雪暉,蘇虹,何莉,陳娟,陳明春,葉冬青.安徽省留守兒童意外傷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疾病控制,2007,(3).
[4]張德乾.農村留守兒童交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6,(21).
[5]向冬梅.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與教育對策[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