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清
(吉林省梨樹縣郭家店鎮第二中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模式隨之做出改革。教育工作者為使教出的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進行多種探究工作,特別是針對初中學生的數學教育,進行了各種課程的教學探究,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心智極速發展的階段,教師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和性格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要建立良好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極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才能使教導出來的學生具備時代所需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現代部分初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仍是以聽課、記憶、再現教師傳授知識的途徑為主,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而單單學習以應付考試的學習態度也無法再適應時代的需求。對于現代的教學模式來說,當前初中數學教學體系與以前相比,較為零散,教學內容穿插著不同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靈活地應對。要使學生具備創新精神,靈活的思維能力,必定要對教學課程模式進行改革,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
教師是教學課程改革的主導方,但過去強加的單向教導已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教師應該轉變思想,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協調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課堂的生動性。根據教學內容,教師自主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并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應用,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夠維持興趣,
教學改革最重要的變化體現在課堂上,課堂上可以開設請情景教學,一定的情景問題下,通過交流和合作,學生自主參與,最大限度地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在具有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會逐漸進行探索和體驗,形成意識和習慣,逐步提高創造能力。課堂的教學多維互動,知能合一,才能鼓勵學生開發潛能,積極創新。
教師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主動地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覺得使自己主動參與學習而不是教師的強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還可以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外部資料得學習而獲得的。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要摒棄一些舊觀念,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的精神。
初中數學課程的實踐應用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只有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知行合一。對教師來說,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并且摒棄傳統教育觀念,大膽進行實踐創新教育。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實踐過程來獲取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對學生來說,傳統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只注意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光顧著應付做題和考試,完全忽視在接受知識過程中對知識的發現和創新過程,無法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上課填鴨式的單向教學,也從根本上抑制他們的創造才能,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
青少年是實施創新思想訓練的最佳時機,初中的數學學習課程正是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主要渠道,通過對數學應用問題的研究,學生會關注生活,關注環境,經濟科技等各個方面,當數學教學課堂具備生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意識和應用數學能力,但數學課程的個性化學習的實踐仍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課程的探究,可以了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新課標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基本的數學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創新意識,發展個性。實現學生自我價值,即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夠依據教材知識聯系好實際,積極應用在生活中,而不只局限于書本。學生具備開放思維,主動思考的能力,能用自身所學的知識結合經驗,對書本知識提出自己的新見解與認識,初中數學課程才是學生培養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1]宋麗麗.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的合作交流[J].科學大眾,2007,(03).
[2]楊乃樹.探究性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信息,2010,(15).
[3]陳開圣.試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