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這就向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即網絡技術如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接軌,如何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問題。筆者認為,面對高職院校校園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以及數字化校園工程的實施,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與人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平臺。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平臺、實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網絡教學,是新時期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必然要求,是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和實效性的必然要求,是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研究探索如何建設思政網絡教學平臺,有效發揮其功能,作為延伸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影響的有效補充。
高職院校思政課傳統教學有很多局限性,如由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性師生的交往只是浮于表面,沒有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沒有深入調研學生需求,導致學生對“思政課”有厭學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教學評價形式陳舊單一,不能客觀、真實、有效評價等。重視“思政課”教師的教的方面,教的過程;忽視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的方面,學習過程。課堂完全由政治課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高職人材的成長等。
網絡教學平臺是建立一個以高校師生為主要使用對象的網絡虛擬社區,可以讓文字、圖片、視頻信息等多媒體資訊融為一體。通過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網站,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這樣的平臺,可以做到課前調研學生需求,課后反饋教學效果,課堂輔助材料補充,也可通過這樣的平臺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實現本課程內容實效性的特點。廣大學生在及時了解國內外時事的同時,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發表看法、交流思想、討論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交流,調節學生的思想情緒。
教師魅力在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以高尚品質陶冶學生;二是以優雅行為潛化學生;三是以淵博知識激勵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相冊、視頻、博客、微博等方式,引導式地展現自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涉及的理論、道德、價值等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也可以展示自身的興趣愛好、人生追求、生活感悟以及表達其對社會熱點的關切,讓學生可以立體式地感悟教師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求。通過師生在網絡平臺上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對教師形象的感知更加豐滿起來,教師的角色不再定位于理論授課教師和社會實踐指導老師,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情感豐富、可親可敬的思政課教師,學生開始親其師而信其道,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延伸自然水到渠成。
現在比較流行的思政網絡課程教學——天空的教室基于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實際,利用網絡對思政課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補充,支持課題、案例研究等教學模式,通過分班、分組、跨班共享等功能加強思政課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實效性。如果在易班上增設思修、毛概等相關課程班級,學生可以自主性關注比較喜歡的課程,在相關課程班級中,進行課程討論、案例分享、師生互動、生生溝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針對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思政理論教學網絡平臺建設現狀,進一步研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構建適合高等職業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特色的實用性及實踐性強的網絡教學平臺,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有效延伸教學效果。
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在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統一講授,而對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往往無法滿足。思政課教師可以有效運用群組功能,結合任教班級特點,建立網絡教學班級,采取課堂共性教學和網絡個性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發布教案、布置作業、討論話題等教學信息,還可以將視頻資料上傳至網盤,也可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提交讀書筆記,供教師批閱。教師還可以通過帖子互動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回帖和個別回帖進行指導,有效實現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補充。
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開設特色欄目,如可以開設感悟人生、時事熱點(三中全會專欄)、中國夢、集思廣益等欄目。每個主欄目中,設有“生活聚焦”、“思考園地”、“學習探究”等子欄目,在子欄目“學習探究”中設有資料查詢、信息鏈接等功能。教師可以在思考園地中上傳相關問題,在“學習探究”中積極互動,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通過查找資料擴大知識面。
大部分高職學生希望能在課下多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效果會更好。更多的同學希望能夠多的參與社會實踐中,走出校園,體驗社會角色,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這里,就可以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功能加強社會實踐環節,前期可由召集人發布帖子進行宣傳,采用投票功能進行調查,實踐結束后,可通過微博和博客進行感想交流,通過相冊進行展示,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有效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和功能,推進第二課堂的建設,成為實踐性教學的有效補充。
1.設立課件、教案、教學案例等教學資料版塊
教師及時上傳與本課程各個章節、各個具體內容有關的教學資料、教學視頻等,便于學生下載,幫助學生增進對基本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要創建教學案例庫,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建立相應的案例庫,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有效利用案例,便于學生的理解。這些基本的教學資料的創建,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便于提高實體課堂上教師講授的效果。
2.建立作業版塊,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程的習題作業
通過教學平臺,布置相應作業,使學生在充分運用網絡,鞏固學習效果。教師對每個班級的同學進行分組,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后再返回給學生,學生再把修改后的文稿發過來。同時教師在作業的選題上要增加開放式的選題,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提交創造性的見解。網絡提交作業地形式,改變了以往學生上交紙張、筆記為形式的作業,節約環保,是低碳經濟時代所需要的。
3.設立教學視頻等影像資料版塊
教師要精心挑選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視頻等影像資料,選取那些最具有代表性、最有感染性的主題視頻,建立教學視頻庫。在學習科學發展觀中,可以選取人與自然的視頻素材,使學生充分地理解人與自然應有的關系,從而理解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針對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具體的內容來精心挑選取鄧小平的偉大一生、毛澤東的貢獻等素材,讓學生體會偉人的豐功偉績,從偉人的人生經歷中有所感悟。
4.建立育人板塊,加強校企交流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除了基本知識傳授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育人功能,除了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向企業和社會輸送品德高尚的職業人才。以我校為例,學生實習期間,學生的思想教育成為盲點,面對此問題,可以充分運用網絡教學資源有效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開辟交流版塊,通過校企溝通,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總之,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挖掘開拓出很多功能,有效延伸思政教學效果,筆者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在思政教師不懈的努力下,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要求,從實踐出發,積極探索教學的規律和特點,找出存在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才能有效推動思政教學的長足發展。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10-14).
[2]王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11,(11).
[3]劉伶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初探[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4]陳文.基于網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08,(6).
[5]葉家艷.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探討[J].課程教學,2011,(7).
[6]魏鑫.淺談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與發展趨勢[J].信息技術,2012,(9).
[7]范春風.面向高職院校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研究[J].寧波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