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澤波 溫 娜 齊 玲 王 爽 趙東海
(1.吉林醫藥學院后勤管理處;2.吉林醫藥學院病理教研室)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醫學現代化的進步,對醫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全科醫學創新能力,成為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關鍵。病理學是醫學基礎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既是基礎的重點,也是臨床的關鍵,最終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服務。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改變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研究病變與其臨床表現間的關系,為疾病防治提供理論依據。病理實驗教學是學生獲取病理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和主要途徑,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病理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本文結合醫學實驗中心實驗教學經驗,闡述以下幾個方面對病理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實踐的體會。
學院于2004年8月由軍隊院校整體移交吉林省辦學,面向全國招生。學院利用轉隸契機,積極推進醫學實驗教學實質性改革。于2005年8月成立醫學實驗中心,將實驗室從原來的校(院)、院(系)、教研室等三級管理改革為校(院)、院(系)兩級或一級管理,實行中心主任責任制,徹底打破實驗室依附于教研室或專業理論課程,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傳統格局,變分散管理為集中管理。徹底改變了“以課程實驗室為主,實驗室隸屬于教研室管理”的模式,解決了實驗室管理分散、建設重復、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現實問題。
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是實驗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為落實硬件投入的經費保障,設立實驗室建設專項資金,嚴格按照“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協調發展、優化配置、資源共享”的原則進行硬件投入,確保實驗室建設經費能夠按期足額到位,避免儀器設備采購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為改善病理實驗教學條件,先后組建了生命科學展廳—包括生命起源區、組織胚胎區、人體解剖區、病理變化區,使學生直觀的了解了“生老病死”的真正含義;新建顯微數碼互動形態學實驗室,在每個實驗室內陳列出各系統的典型標本,并配有相應的鏡下結構及文字說明;在走廊墻上安裝圖框,分系統編寫重點、難點并配有顯微照片,便于學習和掌握。
病理實驗內容的選擇和優化是獲取知識的關鍵,也是實驗教學成功的關鍵。病理學知識點多面廣,抽象難記,我們根據實驗教學條件及學生層次等實際情況,在參考新版病理學教材和病理學實驗教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編寫了《病理學實驗指導》和《病理學練習報告》,優化了實驗內容。該指導對各個系統典型疾病的病變特點作了詳略得當,形象生動的描述,并在每個章節后附有病例討論題供學生課后思考或課堂討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案和講稿是教師授課的重要依據。按照學校教務處對教案、講稿的質量管理標準,每位教師針對所任教專業學時不同,必須有不同的教案和講稿,這也是學校督導組專家和處以上領導聽、查課時必查的內容之一。課前,任課教師在指定的實驗室內準備實驗內容,挑選出病變明顯的大體標本、組織切片和相關正常組織切片,方便對照講解,加深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中認真講解,細心指導,及時糾正學生不規范的操作和實驗,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其嚴謹的作風。
在編寫教學大綱時,應適當增加實驗課時。目前,醫學院校病理本科實驗占病理總課時的32%,病理專科實驗占病理總課時僅為22%,實驗課所占比例較少,根據教學經驗,如果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病理實驗應占到病理總課時的40%~50%左右為宜。在病理實驗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如顯微鏡、包埋機、切片機等多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應加入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多看、多想、多問、多動手,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在傳統的病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只是單純的觀察大體標本、切片,卻不知道大體標本、切片是怎么制作的。所以,我們應在病理實驗中讓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制作病理大體標本及切片,從而提高學生對病理學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學生科研能力是高等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科類高等院校培養醫學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維和實驗操作能力,將有利于醫學本科生進一步提高學歷和發展。實驗教師時刻關注本學科前沿知識,并了解最新研究方法與手段,并盡快將其引入實驗教學中。我們通過引導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實驗、組織申報大學生科研科課、查閱文獻撰寫綜述(部分學生已發表并見刊)等方式,讓學生盡早接觸和了解科研,提高學生科研能力。
在大多數醫學院校的病理實驗中,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這種講授式教學方法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難以真正達到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先進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靈活采用“問題式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學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1)問題式教學法(PBL)。課前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中圍繞“問題”討論,通過實驗應證“問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案例式教學法(CBL)”。在2012級護理本科專業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引入CBL教學模式,在實驗課前教師給出一個與本章內容密切相關的臨床病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預習該病例,并鼓勵學生查閱相關知識。在上實驗課時先由教師對該病例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帶領學生一起討論該病例,鼓勵學生的自我發揮,給出最終該病例討論結果。由于首次在病理教學中引用了案例式教學法(CBL),使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將病理與臨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綜合分析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師生角色互換教學。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時間較充足時,可以與學生轉換角色,讓學生自己來講,最后由教師總結,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興趣和快樂中實驗。如在上“炎癥”實驗課時,先向同學們提問炎癥的基本病變特點。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最后教師總結為變質、滲出、增生的病變特點,并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觀看切片時找出相應的病變特點。這種方式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全面系統地掌握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掌握知識點,擴大知識面的效果。通過實驗教學,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均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從而大大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實行課外實驗時間、實驗內容、實驗設備的全面開放,保證學生除課堂時間外也可以自由出入實驗室進行操作練習。理論課堂師生溝通時間有限,病理學知識點多,抽象難記,特別是對病理切片的觀察,課上難以“消化”。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每周固定日期對學生開放,安排專業教師進行指導。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和鞏固實驗內容,既緩減了實驗課時間緊的矛盾,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另外,指導教師集中對病理學感興趣的學生向其介紹有關新知識,如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等,為學生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提供便利,進一步鞏固實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管理是實驗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為確保病理學實驗的順利開展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制定相應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和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制度,加強實驗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醫學實驗中心組建后,我們制定了《病理學實驗室管量規定》《儀器設備使用管量規定》《實驗室安全操作規則》等規章制度。加強實驗室管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實驗設備的管理。專業管理,維護精心細致。課前課后認真檢查、核對、登記,課中出現故障及時維修,對學生損壞的必須按照相關賠償制度落實,規范學生操作程序。
(2)實驗藥品的管理。在實驗藥品和實驗用品耗材的申購、請領上,我們嚴格按照逐級審批程序辦理,訂制“藥品試劑請領單”和“實驗用品申請單”。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易制毒化學品的購買、申領和使用上嚴格實行雙從簽字,雙人登記制度管理。
(3)安全的管理。增強指導教師責任心,防火、防水、防盜、防中毒,相關實驗室配備洗眼器、滅火器以及醫用聚維酮碘、75%乙醇。
(4)環境衛生的管理。實驗結束后,所有儀器設備和實驗用品擺放整齊,做好相關登記,并保持實驗室干凈整潔。
在新的醫學教學模式下,病理學實驗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通過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學手段、實驗考核體和實驗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探索與實踐。實驗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繼續拓寬思路,優化改革,進一步深化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病理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病理學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為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1]趙霏.病理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2,33(87):81-84.
[2]黃剛,錢微.以建設教學示范中心為契機,全面加強高校實驗室建設[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20(11):161 -164.
[3]蒲文靜,馬春梅,藺多鑫.加強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J].甘肅科技,2010,26(06):179 -180.
[4]楊濤.高等院校環境化學教學改革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9,(10):154.
[5]黃智森.試談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幾點體會,正常人體學基礎教學實踐[J].中華醫學教學與臨床,2004,4(11):78.
[6]汪家文,劉應時.師生角色互換在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信息,2010,23(05):1182 -1183.
[7]閔靜,陳軍芳,李紅芳.“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對高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30(20):25 -26.
[8]張靜,井夫杰.護理實驗室開放管理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06,1(04):65-66.
[9]關繼國.淺談常規教學管理[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