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張純 湖北 龔書靜 江西 路海萍
2013 年譚廣興副理事在江西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暨學術年會上明確提出: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不再過分看重外顯指標、不再關注數量、而在于質量,并指出一流的師資隊伍和研究團隊是增強高教實力的關鍵措施。這充分表明教育部對師資建設的高度重視,同時亦說明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然而,師資隊伍建設不是空穴來風,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把職教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培訓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
在中國這樣一個以政府改革和發展為主導的國家,國家的法律、政策的支持將會成為推動我國職教事業取得成功的強大動力,更將是推動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動力源泉。從目前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分析,應建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激勵機制,制定保障職教師資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相關法律法規,設置專門負責和管理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協調機構,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來構建職教師資隊伍。國家制度層面的缺失,必然導致教師觀念上的滯后,工作積極性急速下降。因此,制度層面的制約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因素。
(1)激勵體制較為缺乏
院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勵和保障機制是導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外,不能有效利用企業的優勢資源、提供優惠政策吸收和引進企業技術專家、管理者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尤其對于新興專業和領域,學校閉門造車,不善駕馭國際資源,自然不利于實現與國際的完美對接。對內,人事改革制度滯后,缺乏公平有效的公平競爭機制。將勢必造成教師不能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亦影響職業院校的發展。
(2)培訓機制尚不健全
一方面,職教師資培訓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缺乏必要的教師培訓機制。對教師進行培訓必然涉及到教育培訓資金,學校各層領導僅著眼于學校的短效性,不能根據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師資培訓且不重視培訓結果,往往使培訓流于形式,這將勢必導致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學校不能第一時間獲悉市場上對人才的供求關系,故不能及時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和實踐鍛煉。
(3)工作環境較為緊張
上下級及教師和教師之間關系較為緊張。往往是上面傳達某項任務之后,規定教師如期完成該項任務。而完全沒有從教師的內在需求考慮問題,脫離和違背了以教師為中心、尊重教師個性發展的主張。加之,由于學校人事晉升及各種獎勵制度不健全且缺乏透明度和公平競爭原則,極易導致上下級和平級之間的不滿和惡意競爭。
一方面,職業院校教師對提高自身實訓教學能力的意識較為淡泊,缺乏自我發展意識。極不利于他們及時更新知識、響應校本技能培訓。對他們自身而言就更不可能獲得實踐歷練機會,進行自我管制而定期去企業接受培訓和教學實踐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缺乏自我提升綜合文化知識和素養的意識,不利于職業道德的建設。
既然制度層面是制約良好師資隊伍構建的核心因素,那么解決問題就要求我們從制度這一要素著手。首先,樹立先進的理念,堅持以教師為本位來設置專門負責和管理師資隊伍構建的協調機構,促進教師自身建設。其次,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法律法規、創造和諧的外部環境。如加大政府對職業院校的投資力度、強化政策傾斜,將有利于整合和吸引優秀教師、從事生產實踐的專家型人員參與到職教教學一線,為充實“雙師型”師資隊伍、加速構建結構良好性職教師資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有效途徑。
(1)完善相應激勵機制
針對職業院校專業技能型教師匱乏這一弊端,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來構建職教師資隊伍,針對人的需求層次理論,提供最大化的人文關懷。一方面,學校應對兼職教師實行待遇從優政策,并為兼職教師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有效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實踐技能過硬的特點。如聘請企事業單位的一線專家或能工巧匠、國內外知名人士來學校講學或作報告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才能。另一方面,改革滯后的人事匹配制度,實行公平競爭的晉升機制,以此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2)健全培訓機制
職教師資培訓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然而師資培訓工作尚未得到學校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學校領導者應立足于學校可持續發展、教師專業化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目標,堅持校內自主培養為主,校外培養為輔的培訓機制。如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教師培訓專項經費,使校本培訓付諸實踐;積極主動捕捉市場需求,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再培訓,努力提升與時俱進的職業觀念。
(3)營造和諧工作環境
針對學校較為緊張的工作環境,職業院校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處處體現以教師為中心、尊重個性發展和關注教師需求的人文關懷。如在制定工作任務時,以教師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并合理減輕教師的教學任務,營造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教學工作氛圍;建立健全公平、透明的晉升機制,為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才發展氛圍和空間;定期組織團體教師活動以增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打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針對職業院校教師缺乏自我發展意識這一問題。一方面,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教師提高自我發展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訓教學能力。如抓好校本培訓機會、定期去企業接受專業對口再培訓的機會,努力為構建“雙師型”教師增添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綜合文化素養。重視師德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樹立為學生、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服務和敬業精神,潛移默化當中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和諧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作為教學中的關鍵一環,對職業院校的良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構合理、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高教內涵式發展的內在質量標志和關鍵措施。因此,我們應遵循高教發展規律,在政府支持下充分發揮學校、教師等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高教內涵式發展。
[1]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2.
[2]樓世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20).
[3]黃亞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J].職教論壇,2006(11).
[4]朱孝.雙師型教師概念:過去、現在與將來[J].職教論壇,2008(14).
[5]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