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吳麗萍
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既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也是一種課程模式。工學結合的“工”指的是現代企業真實的工作實踐,是由典型工作任務引領的完整的工作過程。而“學”指的是學生的學習,它包括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學實施等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系統。工學結合是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形成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模式。
精品課程是指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課程設計理念,復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具有鮮明職教特色,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輻射推廣作用,對學生就業與生涯發展有重要價值的優秀課程。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用五個“一流”概括了精品課建設的內涵: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
目前,黑河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中職工學結合精品課程的開發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問題。
1.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理想
學校部分教師對教學改革認識不足,缺少敢為人先的勇氣,這將影響學校的教學改革,阻礙教學質量的提高。
2.課程開發缺乏職教特色
有些課程標準不適合學生就業需求和職業崗位的要求。知識偏深、偏難,實用性不強,與實際工作脫節。課程開發缺乏職教特色無法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3.教學設備設施不足,不能滿足精品課開發的需要
工學結合精品課程的開發,需要有理論實訓一體化設施設備、實訓基地和信息化平臺。但學校現有的理論實訓一體化設施設備、實訓基地不足。
4.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滯后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專門人才。
5.教學評價單一,缺乏形成性評價
目前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為主,評價方法簡單,以紙筆測驗為主,以簡單的分數為衡量標準,忽視質性評價。這種方式難以正確評價一個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評價的結果容易出現片面和主觀,缺乏形成性評價。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針對中職工學結合精品課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整改措施。為學校課程改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教師是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要加快雙師型隊伍建設,是保證工學結合精品課程開發研究的重要保障。學校制定規劃,出臺制度,全面啟動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工程。首先,在學校內部挖潛,把更新教師理念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使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識提高至一個新的高度。其次,聘請企業行業專家和能工巧匠為學校客座教授,來校講學,指導師生實踐。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遵循職業教育的職業性、開放性、實踐性原則,依據基于工作工程,融入實踐工作情景的課程觀,將相關的職業技術標準和職業素質標準融入到教學中,全面改革課程教學內涵,始終貫穿整體護理觀念,體現人文關懷,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最終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與工作相結合,教室與實踐場所一體化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
我們在行業調研的基礎上,以護理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原則,以職業標準和工作任務為依據整合課程內容。同時,要根據行業發展不斷進行補充和完善。聘請行業企業專家與學校的專業骨干教師組成專業設置委員會,定期交流,使課程建設更加貼近職業崗位需求、貼近職業資格考試要求,形成知識體系模塊化、工作任務情境化、實踐體系崗位化的課程。
目前,學校護理專業已開發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及基礎護理學三門工學結合精品課程特色教材,教材的開發按照培養目標和崗位要求,注重行業與教學的結合,與職業技能考試標準銜接,以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提高他們綜合能力。
建立了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及基礎護理學三門工學結合精品課程的優秀教案、教學課件、試題等教學資源庫,我們將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工學結合精品課程的開發需要采用適合學生特點、具有中職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注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按照工作過程設計教學內容,使知識的掌握要服務于能力的構建。在教學中要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按照技能形成規律,采用情景教學法、行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仿真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使教學與崗位能力對接。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和仿真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建立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開發精品課程,實現資源共享,要有完善教學條件和設施,特別是實訓基地和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更需要財力的支持,為工學結合的開展提供條件。要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增加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的額度,擴大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比例。要形成和完善多元化經費籌措渠道。要鼓勵社會力量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充分吸納社會資金參與職業教育投入。鼓勵并扶持學校建立專業對口的校辦企業,增強學校的自身造血功能。
實訓基地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實訓基地建設,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訓環境中掌握知識和技能,縮小學校教育與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加強了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作為校外實訓基地。學生通過在校外實訓基地的頂崗實習,較快掌握相應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術,獲得綜合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能,為學生畢業后順利適應崗位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學校萬米實訓大樓即將落成使用。
教學評價采用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建立學校、企業多方參與的自評他評相結合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重心轉向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和技能訓練的過程,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養成。
學校的精品課開發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今后我們將在學校多年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基礎上,按照省級精品課程標準加強課程建設,將教學過程、工作過程與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在豐富完善工學結合精品課程改革基礎理論的同時,為中職課程改革實踐探索一條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