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良
(浙江紹興湖塘中心小學)
在現實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批閱學生習作,可收效不盡人意。對于教師的批閱,大多數學生并不領情。他們收到發下來的習作本,只花費短短幾秒鐘草草瀏覽教師給予的批注、等級及評語,就匆匆塞進書包里,束之高擱。不要說對已修改好的習作進行閱讀反思,就是對教師圈出的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也不愿意訂正。這不僅白白浪費教師寶貴的時間,辜負教師的良苦用心,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是十分不利的。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盡管這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師生間過多的單向交流造成的。這樣,不僅無法滿足學生希望分享借鑒他人習作的訴求,而且也錯過為學生提供自主修改、獨立評價習作的機會。長年累月,學生習作水平提高緩慢,習作興趣自然也會日趨下降,最終導致習作教學陷入死氣沉沉的窘境。習作教學需要師生、生生、家校間的多維互動交流。那么,如何開展習作多維交流,讓學生真正愛上習作?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會說話,但真到習作時卻覺得無話可說,落筆維艱。此時,教師就要演好導師的角色,讓學生深信:習作其實并不難,習作素材到處都有;人人都會習作,這是我們天生的本能;習作又是大家進行生活經歷和思想的交流,分享彼此喜怒哀樂的一種活動方式。
美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師的任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誘導學生。”只有教師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樂而從之”呢?
語文教師會寫,乃分內之事,如同美術教師會畫畫,音樂教師會唱歌一樣。然而,美術教師要畫給學生看,音樂教師要唱給學生聽,語文教師也要寫文章給學生看。在習作課時,教師若能與學生習作同一內容,然后展示給學生閱讀。這種榜樣的作用是立竿見影的。首先,教師全身心地投入習作,本身對學生是一種潛移轉化的態度引領。其次,讓學生傾聽或閱讀教師的作品,又是一次習作方法的指導,教師無須多講,學生自然心領神會。最后讓學生展開評價,說說優缺點,考量學生的評鑒與修改能力。在日常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若能經常性地與學生一起習作,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給學生以榜樣示范,又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使他們躍躍欲試,逐漸愛上習作而欲罷不能。
閱讀和寫作應成為語文教師的業余生活愛好。學生沒有愛上寫作,是因為他們沒有體驗到習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生快樂的棲息地。
為讓學生能體驗到這點,我會隨時和孩子們一起欣賞我的空間。在空間里,他們讀到了我的日志,里面有教育隨筆、校園生活、藍色記憶、游記等。尤其是讀到我兒子的習作時,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直到下課他們也不肯停下來。此時我趕緊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動情地告訴孩子們: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發生故事,我們可以把有趣的事用文字記錄下來,并將保存在自己的空間里。有時可以靜靜自我欣賞,有時可以和他人分享。從孩子們不停地點頭中,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寫作沖動已被激活,寫作意愿得以點燃,這為后續的習作鋪開了寬闊的道路。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二三學段習作中明確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為此,我是這樣展開修改活動的。
學生的習作完成后,一般過一兩天再讓學生自己修改。修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反復朗讀自己的習作;讓學生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修改的時間不定,在課內外都可以安排;修改由易到難,要循序漸進。開始階段只改錯別字和用得不恰當的標點符號。接著重點修改病句,包括用詞不當、語序凌亂、句子不完整、前后矛盾、搭配錯誤等。最后關注段和篇的修改。段落要關注句子間的承接是否自然,連接詞用得是否準確,有否重復拖沓的句子,有否遺漏語句等。
在自己修改的基礎上進行互改。互動修改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靈活開展。有時可以讓學生尋找合作伙伴修改,有時可以是同桌互改,有時可以是小組輪流修改,總之交流的面盡量要廣一些。但互動修改也要注意以下幾點:交換修改最好是在課內進行;修改要認真、端正,要尊重他人作品,切不可亂涂亂畫;用三角符號和波浪線標出認為寫得精彩的詞句;可在作品旁寫簡要批注,或在作品尾寫些評語。既要指出錯誤,又以鼓勵為主。
學生在修改習作時,教師一邊有針對性地巡視指導,一邊有目的地關注學生修改狀況。等大多數學生完成修改時,選擇幾本典型的習作修改范本,通過幻燈播放作全班評改展示。可讓修改的學生介紹評價修改作品的整個過程。同時教師可通過追問,指出一些寫作普遍存在的問題,滲透、強化習作修改的方法。
同伴修改后,讓每位同學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也可先擇重寫,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然后再進行集中批閱。
作家的寫作動力來自讀者的數量(銷售量)和肯定。學生的習作同樣需要讀者的閱讀與肯定。為此,必須為學生搭建各種閱讀交流平臺。讓每一位學生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佳作,又可以分享他人的成果。這樣,學生才會樂此不疲,把寫作視為學習的一件大事去做。
和學生一起組建班級習作坊:在班級一角開辟一小塊園地進行設計、美化,共同制定規章制度。由于班級學生不同經濟狀況,可靈活采用紙質稿和網絡稿兩種方式,便于不同學生閱讀與交流。依據學期特點,讓學生為自己的期刊取名,篩選、收集不同體裁、主題的學生佳作,如期出刊,讓學生暢讀。
作品由師生提供,一般在學生習作、周記、博文中篩選。學生可以自薦或推薦課外經典美文。稿件在規定時間定稿,封面設計和專輯裝訂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如果有電子稿,只要通過審核就可以上傳。凡被錄用的稿件都會向家長發一份喜報,吸引家長共同參與閱讀交流。為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寒暑長假時,讓學生寫整本的書,體裁不限,可配上精美的插圖,孩子們的創作熱情極高。每學期開學是孩子們最開心的,因為他們又能讀到同伴的大作。
在班級習作坊里,學生把編輯好的習作選安排在一起,大家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自由閱讀評析。在每輯專刊發行前,編輯的學生會對本期作品作簡短精煉的介紹,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每位同學也可通過閱讀,從文章標題、用詞、構思、語言特點等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同時,編委會根據每位學生作品入選情況和點評參與率,按學期評選出各類習作之星,以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習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長。愿習作多維互動交流,為學生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讓學生真正愛上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