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李琴
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而技能人才的培養必須貼近社會經濟發展實際,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實施職業教育必須有兩個主體,一是學校,二是企業,二者缺一不可。離開了學校的職業教育和離開了企業的職業教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我國著名職業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明確指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教、學、做合一”,認為“只從職業學校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教育界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農、工、商業界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實施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學校與企業的合一。”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強有力的助推作用。校企合作、教產結合反映了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引擎。
近幾年來,在開展校企合作辦學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但是,多數校企合作辦學是學校處于主動地位,企業處于被動地位。職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為了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和自身生存發展的問題,自發性地尋求與企業進行聯合辦學,而校企合作相應的體制、機制和制度的保障比較弱。一旦遇到實際問題,校企雙方的合作就難以長久堅持下去。深入研究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辦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意識,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是當前職業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1.概念界定
本研究所稱的“校企”是指具有獨立法人的中職學校和企業單位行業組織,企業可以是社會行業的企業,也可以是校辦企業。“一體”是指校企雙方互相融合,學校和企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共同制定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研究確定教學組織形式,實現企業和學校無縫結合,共同培養實用性技能人才。“教產”是指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和企業生產的產品。“教產結合”是指教學內容與產品緊密結合,一方面企業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產品,使產品和學生的訓練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學校可根據企業產品來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實訓和生產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學到實用技能。
2.基本內涵
筆者認為,“教產一體合作辦學”是指在政府主導下,把工廠搬到學校,把學校搬到工廠,學校是企業的學校,企業是學校的企業,真正使學校與企業(或相關行業)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同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下組建產教聯合體,在人才培養、職工培訓、科技創新與服務等方面進行一體化運作的一種教育模式。對于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辦學的基本內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第一,校企雙方在合作程度上更加緊密,融為一體。以往開展校企合作,是處于“推薦就業”、“訂單培養”、“合作培養”、“頂崗實習”等淺層合作階段,而“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要求校企雙方相互滲透,深層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關系,組建利益共同體。
第二,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的人才使用目標趨于一致。學校必須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教育質量的高低要以企業的產品質量和企業的經營業績來進行評價。企業視學校的發展為己任,全面介入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方案、教學管理及實踐教學等環節。企業文化與職教理念深度滲透,實現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第三,在教學模式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在“教學做”三者中,“做”是核心,“做”的要求決定教學的內容,“做”的方式決定教學的方法,“做”的過程決定教學的載體,“做”的活動檢驗學習的成敗。學生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中,通過“工學結合”形式完成學業任務。在教學上,以能力本位替代知識本位,以經驗學習替代書本學習,以操作型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替代理論知識與思維型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創業競爭力。學生實習形式完全和企業接軌,學生的實習內容完全和生產接軌,實習是生產的實習,生產是學生實習內容的延伸。
1.建立“教學車間”,辦“工廠化”學校
中職學校與行業企業開展合作,定向培養人才,實現“學”與“工”零距離,育人目標與用人目標直接對接。“教學車間”既是實訓課堂,又是產品生產車間,能變消耗性實訓為生產性實訓。著力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崗位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同時,也為“雙師型”教師培養提供了有效載體。
2.實施“產教結合”,辦“實體化”學校
即以專業為基礎,實施“產教結合”,以學校為依托舉辦企業實體。學校根據企業的生產計劃制定教學計劃,企業根據教學內容在市場上定位企業產品,使學生在企業的氛圍內實習,在教學的氛圍中生產,學生實習是為生產做準備,生產是實習的延伸。
3.實行“訂單”培養,辦“合作化”學校
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企業為學校培訓專業教師,學校按企業要求派訓學生,學生定期到企業實習,企業為學生提供助學金、獎學金、班費等,學生畢業后考核合格可以直接到企業就業。學校按照企業的用人標準和要求組織招生和教學,為企業量身定做技能人才。
4.拓展辦學功能,辦“培訓化”學校
建立學校出“菜單”,企業下“訂單”,政府來“買單”的培訓模式。將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并舉,與學校辦學專業相關的企業合作,為下崗職工和新生勞動力,開辦專項技能培訓班,培訓結束后,考核合格者優先推薦就業。
筆者認為,校企一體和教產結合辦學模式的建立有賴于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參與。中職學校內部管理體制、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等改革創新對推動校企一體和教產結合辦學的實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能夠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和全面素質的發展。但是,實施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辦學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困難,值得我們深思。
1.開展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辦學,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開展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辦學,應在政府主導下,建立由教育、人社、行業組織、企業代表、學校組成的校企合作辦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工作,并通過法律加以保障,在全社會形成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辦學的職業教育新體系。
2.如何科學構建校企一體,教產結合辦學的課程結構,如何建立優化的課程體系,如何評估這一課程結構和體系在學生素質及綜合職業能力發展中的作用,仍是一項亟待深入探討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