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 顏炳玲 郝秋實 東梅 安希杰
人才評價既是教育評價的落腳點,也是學校教育評價的核心。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對人才的培養具有診斷、判斷、導向、監督等功能。通過人才評價,可以及時發現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動態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高等技能型人才,直接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1]。這就要求在進行高職人才評價時要堅持特定的原則:
在人才評價機制設計中,要堅持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評價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既有人才培養的主體學校,又要有人才的最終使用者和檢驗者用人單位,還要允許社會機構、人才自身參與到評價中來。
建立“人格+能力”的全面評價體系。傳統的人才評價觀更重視對人才的知識評價,對于技能型人才,知識的應用能力、拓展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為企業所關注。從人才的長遠發展來看,人格的健全尤為重要。
一方面,評價應該關注學生的“人格”。對高職人才進行評價時,要更多的關注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全面的人文素質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質。
另一方面,評價應關注學生的“能力”。高職教育的核心特點在于“職”,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綜合的職業能力。實踐教學活動、技能等級考核、各種創新活動是形成職業能力的關鍵過程,通過這些過程來評價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知識更新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
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特殊產品”最終要接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檢驗,即是否能有質量地就業。就業不僅僅是有崗可就,更要關注是否人才能力與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崗位的職業發展預期。
根據教育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機能不同,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2]。
單一的教學評價多屬于診斷性的評價或總結性的評價,而缺乏必備的形成性的評價,是許多高職院校教學評價的特點。
社會參與評價是指社會各界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教育過程參與、提出訴求,積極參與教育中、教育后的評價,明確高職教育的具體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
(1)行政管理層面
①全力推行勞動準入制度[3]
我國就業準人制度的推行,尚存在一些問題:缺少就業準入法律,目前有的部門及行業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和行政法規,但還局限在有限技術工種的范圍內。還缺乏專門的法律保障和強化就業準入制度的權威性。此外,就業準入制度需要勞動、教育、人事及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資源共享才能順利推行,但目前這些職能部門各行其是,分區域管理,行政協作關系尚未理清。
②職業技能鑒定的建設與完善
職業資格鑒定應周密部署、精心準備并嚴格規范鑒定環節。加強對技能鑒定所和技能鑒定場地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督導、考核,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整改,確保職業技能鑒定的神圣和權威性。
(2)用人單位層面
用人單位對學生在人格素質各方面:自我調控的能力、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實踐與操作實施能力、學習與創新開拓能力、組織與影響他人能力、工作責任心、理想信念與道德自律等方面給予評價。
用人單位還應對學生在智力、知識、能力要求各方面: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動手能力、綜合知識水平、外語水平、文字表達水平、計算機操作水平等方面給予評價。
(3)學生家長層面
一般而言在教育中家長關注學生行為品德是否優良、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較好等;在受教育后,家庭成員則關注學生收入是否較高、工作環境是否稱心、人緣關系是否融洽、社會地位是否較高、社會貢獻率大小等。可以看出,家庭成員的評價包括教育過程中的人格健全、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又包括受教育后的就業能力評價,是一種較為綜合的評價。
在傳統的評價機制中學科的分數是學生評價的主要形式,但學生的人格、能力等非智力因素難以抽象成學科的分數,這就要求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應包括大量過程性評價文件、描述性、記錄式的定的評價。
(1)成長記錄
班級是學生生活成長的主要環境,班主任和同學作為最親密的成長見證者應充分發揮其在人格評價中的作用,學生成長記錄覆蓋學習態度、團隊合作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參與班級活動積極性、人際關系、遵章守紀、優點特長等項目。
(2)專業學習記錄
除傳統的科目結業考試的成績單外,對學生的評價應包含更多的過程評價。
學校可以按理論課和實踐實習課分門別類的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應該要貼近就業實際、工作實際。對于高職院校,實踐實習類課程尤為重要。實踐實習課程的考核可采用模塊化、過程式考核,以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方向。
實踐實習課程評價考核記錄覆蓋背景材料、前期準備、項目熟悉程度、組織協調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實踐成果質量等項目。
學校還要關注學生實習階段的考評,實習階段實行“雙導師制”即專業指導教師、企業指導老師全程跟蹤。建立企業導師評價、學校專業導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實習評價。
學生頂崗實習企業鑒定可關注工作態度、職業素養、學習能力、實踐技能、專業基礎、協作能力、遵章守紀、工作效率及過程中的獎懲記錄等。
專業指導教師鑒定可關注實習態度、遵規守紀、知識運用、技能運用、實習成果質量、過程記錄等。
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是考核和評價學生的有效方式,積極參加各類級的技能大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增加就業籌碼。技能大賽比賽項目都非常貼近工作實際,并側重考核選手操作技能,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效果。
(3)第二課堂
具有專業特色第二課堂活動對于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知識競賽、技術服務、模型小組、英語角等。學生的創新能力、專業技能、自我設計、自我管理、團隊合作等能力在這里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
(4)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生通過縱向與橫向的自我評價,了解自身發展的優勢,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學生會逐步建立良好的反思與總結習慣,促進其自身進一步的發展。學生自我評價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參與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思考、綜合素質的提高等。
【注】依托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高等職業院校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的研究,項目編號:NJSY12302。
[1]張曉謙.民辦本科院校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戰略選擇.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10期.
[2]嚴權.試論高等職業教育人才評價觀.教育與職業,2010年第8期(總第648期).
[3]張榕紅.實行水利行業勞動就業準入制度勢在必行.水利發展研究,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