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葛璐璐 付賽男
近幾年,醫患糾紛事件頻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令人痛心疾首的某醫院某醫生被患者傷害或殺害的新聞:從哈醫大一院“3.23”一死三重傷血案,到溫嶺殺醫事件,再到近期的齊齊哈爾醫生被患者暴力致死案,太多太多的血的教訓,折射出醫患雙方的不和諧。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統計顯示,自2002年至今,中國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國醫院協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2012年,中國每所醫院年平均發生暴力傷醫事件約27起,這么多起醫患糾紛事件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原因呢?誠然,這些事件的發生和基本醫療保障系統不健全、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媒體輿論的誤導性宣傳等社會因素有關,與患者缺乏醫學知識對就醫期望值過高、素質低下無理取鬧等患者因素有關,也與醫護人員服務意識淡薄、醫德低下、醫患雙方缺乏良性溝通等主觀不良因素有關,本文著重就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進行分析。
明確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使醫護人員以良好的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進行工作,不僅有利于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能夠推動醫院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健康發展。
根據現在的醫療現狀,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有以下幾點職業道德品質尤為重要:
從事醫療工作的人身系群眾生死攸關。因此,比別的行業更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而在醫德中,責任心又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近年來,醫護人員因缺乏責任心釀成事故的新聞層出不窮。例如,接診醫生粗心,2次拍片沒看出摔傷患者三處胸椎骨折,使患者不得不面對第二次手術繼而經受肉體和經濟上的雙重折磨;南京一醫生粗心釀錯誤,為兩個月嬰兒打錯疫苗,帶給嬰兒不小的健康風險;麻醉醫生在患者體內留下針筒,患者隔數天后將針筒吐出……受天賦、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環境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醫生的技術難免有高低之分,但醫德和責任心卻不應該有區別。醫術受客觀因素的制約,責任心則完全取決于主觀。只要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以一顆高度負責的責任心對待患者、對待本職工作,那些工作中的低級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一位沒有責任心的醫護人員,當然無法取得患者的信任,也極其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只是責任心這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僅僅靠外力(批評、處分)的懲罰是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的,關鍵還要靠個人的“覺悟”。因此,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覺悟”,將責任時刻謹記于心,對待患者和工作嚴謹、細致,不出任何紕漏,為自己的醫療工作奠定一個最堅實基礎。
醫護人員是人,是人就有人性,人性具有自私的一面。很多醫務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私心,從事了醫療工作這一高勞動強度、高風險的職業,日常辛辛苦苦、兢兢業業,當然期待更高的報酬。在醫療過程中,有很多“途徑”可以使醫生獲得工資之外的收入。比較普遍的現象有:開出不必要的檢查拿“檢查費提成”,開出藥商推銷的藥品拿“藥品回扣”、外科醫生、麻醉師等還有患者贈與的“紅包”……這些均屬只能存在于臺面之下的“灰色收入”,最為患者反感和厭惡。人有私心追求自身利益這并沒有錯,但是利益的追求必須在合理的范圍內得以滿足,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在這里即是道德。醫護人員應該固守人格的尊嚴,堅定意志的防線,以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公平處事,誠實待人,做一個讓患者信服和尊敬的白衣天使,盡心盡力為患者服務。
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社會地位、身份背景、經濟能力千差萬別。但是,醫護人員對待不同的患者卻應該有著一樣的態度和服務,充分尊重和理解每一位患者,是為平等原則。當患者帶著疾病和傷痛來到醫院尋求幫助時,醫護人員不僅要治療、護理患者的軀體疾病,同時也要給予病人心靈關懷。因為來醫院就診的患者飽受疾病、傷痛的折磨,內心痛苦不堪,心靈很脆弱,所以醫護人員對待患者要有無限的愛心、耐心和同情心,熱情細致地為患者服務。如若不然,心靈脆弱的患者比普通人更為易怒、敏感,遇到醫護人員態度不好,服務不周,則非常容易發生醫患沖突。只有醫護人員理解尊重患者,反過來患者才能尊重理解醫護人員,才會肯定和認可醫護人員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會有醫患雙贏的和諧局面。
在醫療過程中,醫患溝通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醫患溝通是醫患之間構筑的一座雙向接觸的橋梁,是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深入交流。醫方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了解到與疾病有關的全部信息,才能夠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同時還可以減少不當醫療行為的發生。而站在患者的角度,患者為了醫治疾病來到醫院這個陌生的環境中,他們需要了解許多有關疾病和治療的信息來獲得安全感,當醫護人員滿足了這一需要,就能取得患者的信賴,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醫護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一要傾聽,認真傾聽患者及其家屬的訴說,適時給予恰當的反應;二要解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給病人他們需要獲取的全部信息。在與患者交流時語氣要溫和、平靜,語言要簡潔、準確,還應適時進行一些非語言性溝通,例如,溫柔的舉止、真誠的笑容、鼓勵的目光等。醫護人員應做到盡量與患者多溝通,且不厭其煩,有問必答,讓每個患者、家屬都滿意。
總之,高尚的醫德是醫護人員的職業靈魂,是醫護人員在醫療工作過程中需持續貫徹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醫療崗位平凡而光榮,醫護人員應在這個崗位上以仁心、仁術日復一日地堅守,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作出重要的貢獻,為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更上一層樓而努力奮斗。
[1]謝淑俊.醫藥職業道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
[2]田銀萍.醫學生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修養.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年.
[3]唐芹,李玉輝著.醫務工作者職業道德教育讀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
[4]李功迎.醫患行為與醫患溝通技巧.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