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軍
(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恩格斯論述了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由人民群眾推動發展的,科學地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辯證關系,肯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重大作用,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先進性的重要標志,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全部歷史。
黑格爾的哲學被認為是“全部以往歷史的理論”,不斷總結并發展著人類理論思維,黑格爾哲學思想對馬克思早期群眾觀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在《法哲學原理或自然法和國家學綱要》這部著作中,黑格爾把人民群眾說成是具有反抗思想的“賤民”。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要代表者布魯諾·鮑威爾認為,“群眾”是生活在社會底層,沒有條件受到教育,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低下、無組織、無紀律、在生活上隨波逐流,沒有追求的“暴民”“亂眾”“群氓”,這也是西方“群眾”概念的起始認知。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是馬克思群眾觀的來源之一,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指出“家庭和市民社會是國家的前提,它們才是真正的活動者”,就是對費爾巴哈人本理論的深刻總結。
馬克思群眾觀思想前提和基礎是“社會性”的人的自由發展和幸福,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即勞動者、人民群眾,是活生生的、創造歷史的人,這是馬克思“群眾”概念認知的起點。《神秘家族》是馬克思群眾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方式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和更替下進行的歷史,是作為物質資料生產者的人民群眾所創造的歷史”,闡明了廣大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工人階級自己解放自己等群眾觀思想。《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群眾觀的形成,充分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變革的推動者這一偉大觀點,并使群眾觀由理論走向實踐。
馬克思的“群眾”的概念雖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著作里的落腳點不一樣,但最終指向都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無產階級和廣大的被剝削者,推動社會發展的實踐者。馬克思主義認為,群眾是指人民大眾,是對歷史起進步和推動作用的人們的總稱,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從事社會實踐和進步事業的人群共同體,是最先進的生產力的代表。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科學內涵有三層含義:第一,人民群眾創造了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第二,人民群眾推動著社會歷史的發展。第三,人民群眾是享受社會發展的最終成果的主體。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科學內涵的核心在于: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生活的創造者,也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推動者,就應該是社會歷史發展成果的享有者。
群眾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在中國的繼承和發展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不僅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法寶,也是指導新時期改革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武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體現,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繼承和發展,在當代中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執政為民是黨的價值所在。執政為民有兩層含義,一是黨領導人民群眾,遵循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是黨必須依靠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服務于人民群眾,黨的性質、宗旨和奮斗目標,歸根到底就是在于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為人民服務就是黨的價值所在,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切執政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執政為民是人民群眾接受黨、擁護黨的必然要求。
2.以人為本是黨的群眾觀的根本原則。馬克思認為,現實的人、具體的人組成的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惠及群眾,也就是說要以“人民群眾”為“根本”,強調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關心群眾,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以人為本是黨的群眾觀的根本原則。
近年來,遼寧警官高等學校偵查系黨總支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在黨建工作中走“服務路線”“發動路線”和“傾聽路線”,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1.從基層黨建工作的機制、制度、載體和方法入手,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基層黨組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系統中的基本細胞,是黨的組織系統中的基本單位,是與廣大群眾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直接接觸和面對群眾的黨的基本組織,是密切聯系群眾、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基層領導力量和黨密切聯系群眾保持黨的先進性的互動主體。近年來,偵查系黨總支探索改革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組織管理方法,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加強培養創新基層黨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的方法和途徑,不斷提高發展黨員素質和質量。按照“細化、量化、科學化”的要求,合理地確定黨建工作目標,形成黨建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實現了黨建工作目標與偵查系工作目標的有機統一,實現黨建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目標的有機統一。
偵查系黨總支注重研究黨建工作的載體和方法,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愿意接受的方式開展工作。堅持“不講空道理,努力辦實事”的理念,認真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升學生公安業務能力,打造出作風頑強、技能過硬,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軍事化特色隊伍,特警方隊已經成為品牌特色。通過組織開展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弘揚特警精神,彰顯特警風采,在全系形成了學習特警方隊“精誠團結、同甘共苦的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勤學苦練的頑強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為校爭光的奮發進取精神”的良好氛圍。
2.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執政為民是黨的基本價值取向,黨建工作的根本就是為了尊重人、關心人和幫助人,為了團結人、教育人和鼓舞人,為干部、黨員和群眾的生存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組織保證,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最終實現人與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黨建工作體現人文關懷,旨在更多的關愛黨員,激發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黨的活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黨建工作體現人文關懷更要注重黨、群關系,要深入群眾、貼近群眾、關心群眾,解決好群眾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和難題,特別是對生活困難、遭遇突發事件等處于特殊時期、面臨特殊情況的群眾,要傾心盡力,給予關心、幫助、提醒、教育和疏導,解決他們的困難,分擔他們的痛苦,確立他們的信心。
黨建工作體現人文關懷,旨在更多的關愛黨員,激發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近年來,偵查系黨總支通過開展優秀黨建品牌創建活動、開展“教書育人教學相長”師德師風建設工程、開設黨員教師特別是學生管理干部“特色講堂活動”、開展“兄弟系、兄弟院校間教工黨支部共建活動”,充分體現黨組織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培養和樹立了教師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充沛的工作激情,使偵查系黨總支在2013年11月被評為大連市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優秀黨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