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體育認識的轉變和終身體育與“健康第一”思想觀念的確立,現代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內容都具有了新的內涵,人們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只有在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現代體育的特征,才能正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完成歷史賦予的教育任務。
通過十幾年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現代學校體育基本擺脫了傳統的以單一技術、技能教育為主教育思想的束縛,形成了具有時代發展的新的特征。縱觀現代體育的變化和發展,現代學校具有以下特征。
2.1 現代學校體育強調“健康第一”
進入21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健康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健康作為衡量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人們把他和人類的進一步發展聯系在一起。“健康第一”是現代人類發展永恒的主題,也是現代學校體育永恒的主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把終身體育和提高學生身心健康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任務。
2.2 終身體育是現代學校體育教育最基本的方向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教育的內涵出發,學校體育為學生未來從事各項體育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學校體育基本目標。從健康理念看,人類對健康的追求是一生的,促進和保護健康需要人一生不斷地去努力。現代學校體育應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點,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在提高學生身體能的同時,要以終身體育為根本目標和長遠方向,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教育的作用,為學生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奠定堅實基礎。
2.3 現代學校體育教育過程強調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流,學校體育是改造人和發展人的過程,學生是學校體育實施主體和對象,學校體育的一切成果最終是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現代學校體育教學必須改變過去單純強調以傳授運動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要以人為本,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性,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因此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教育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和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誘導和指導,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過程中謀求學生更大的發展。
2.4 現代學校體育重視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
學校體育相當于人的一生來講是一個短暫的教育過程,在更長的時間內,體育對人們來講是個體的自我教育行為。體育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包括身體、心理、興趣愛好等),因此,現代學校體育應重視學生自我行為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幫助學生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和掌握衛生保健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保健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自身發展的能力。同時,重視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情感體驗和思維的發展;重視教育過程中知、情、意、行相統一;重視學生主動學習和知識的內化。
2.5 身心協調發展是現代學校體育根本的任務
身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只有人的軀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得到均衡發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增強體質和增加健康。因此,現代學校體育更注重身心協調發展,在教學中要把提高學生身體機能、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性能夠全面發展。
2.6 運動過程趣味化、娛樂化是現代學校體育的要求
毛澤東曾指出:“故夫體育非也,養乎吾身,樂乎吾心而已”。體育的核心是運動,而運動的本身是通過多種形式,輕松愉快的身體活動和娛樂來實現的。因此,多種形式的身體活動和娛樂是體育運動的基本內容。所以,現代學校體育不僅重視運動內容的娛樂化和趣味化,同時重視運動過程的娛樂化和趣味化,在娛樂中謀求身心的全面發展是現代學校體育的基本模式。
2.7 體育內容生活化、社會化是現代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
以健身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確立后,現代學校體育內容必然改變以往以單一的競技項目為主體內容的狀況。學校體育必須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的健身體育項目和傳統體育項目,同時通過學生把學校體育教育推廣的全社會,使學校體育真正意義上地服務于全社會。
3.1 “現代體育特征”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終身進行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的整體健康為目標。現行高職院校體育還停留在傳統的單項傳授的教學模式上,還在以偏重于運動技能的傳授和對人體生物潛能的挖掘的方法上,這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嚴重的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潛能的發揮。
3.2 高職院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獨創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現代體育”的特征是在通過體育運動來全面提高人體的運動技能、心理素質以及健康知識等幾個方面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多方面的健康知識與健身方法,為今后自身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3 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已成為當前國際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不但能從學校體育教育中掌握健身技能和健身方法,還要通過學校體育學會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識以保證維持終身身體健康的需求。但高職體育教育中還仍然存在以體育實踐為主體的傳統教育模式,忽視了體育與健康知識傳授,以及自我體育鍛煉能力的培養。
4.1 改變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
高職體育教育應該是一門與社會和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的教育,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標的課程體系。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始終貫徹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把運動技能,鍛煉方法與健康知識有機結合;把人文學、社會學與敬業、從業教育、健康心里知識融為一體;把體育知識運動技術的教學與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的教學貫穿到體育教學全過程中。
4.2 確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辦學目標
高職院校教育是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勞動者。所以,不但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在體育教育中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和鍛煉方法,更主要的是要樹立起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足夠的健康知識,為今后從事各項工作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因此,在制定教學大綱時要緊緊圍繞上述問題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
4.3 結合專業特點,改進教學內容,拓寬課程設置
確立體育與健康教育融為一體的新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課程方案。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即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和鍛煉方法,又具備必要的健康知識的社會勞動者。所以就必須改進教學內容,拓寬課程設置,補充新的更適合學生發展和終身鍛煉的運動項目和健康知識:如國際交際舞,網球,節奏體語,拓展,定向越野,等各項戶外運動,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掌握終身鍛煉的技能與方法。
4.4 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體育教師的任務不但是教體育,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去學體育,給學生講解傳授相應的健康知識。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更新,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實際練習能力和解決問題以及創造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層次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專業和學生群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鍛煉,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已經確立。現代社會已經入了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社會競爭的加劇,勢必要求新一代的建設者具有強健的體魄。體育鍛煉正在成為人們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生命質量的必要手段。這種迫切的需求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具有積極的處進作用。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是今后高校體育教育的主題。
[1]馬克.試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山西體育科技,2010.
[2]竇毅.淺談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的幾個問題.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
[3]鄧金.淺析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山西體育科技,2002.
[4]鄧金.從社會需求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內蒙古體育科技,2002.
[5]林志超.面向21世紀高校體育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6]周登蒿.學校體育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7]張威,張雅云.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曲宗湖,李明.學校體育測評和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9]劉堅.2001年中國大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