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峰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車家小學)
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它的施行與進展要靠制度的保障。這些制度,既要有宏觀上的理論導向,又要有微觀上的可操作性;既要有主觀上的要求,又要有客觀上的靈活;個人認為加強教學管理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學校的工作目標,以“質量立校、管理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相關教育理念。
在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首先,需要制定明確且具體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工作管理過程中,只有有了好的工作目標,那么才能夠指導下面的工作開展;其次,需要制定嚴謹的教學計劃,只有有了好的工作計劃,在每一步教學管理過程中,才能夠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條理。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學管理制度就是為了維護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一個規章制度,是為了規范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只有學生和教師都能夠遵守這個既定的規章制度,那么整個教學目標才能夠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順利的開展。如果學校規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各行其是,各自為政,那么學校管理就會出現混亂,學生和教師的組織性變差,教學效率明顯降低,因此只有不斷地完善小學教學管理制度,才能夠順利地指導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保證學校內外各項工作的協調一致。
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主導,所以說能備好課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效備課要求教師能關注學情、正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有相應的學法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的教法,就是說教師的一切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為起點分析重難點,設計學法教法、設計課型和教學結構。備課步驟要嚴格遵循以下方案:第一,整體把握教材,就好比是要把握教學目標一樣,教師提前備課的過程中,能夠對整個課本內容進行一個連貫、系統的分析和總結,再加上多年的教學經驗,教師可以快速地提煉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就可以達到一個宏觀調控,微觀執行的過程。第二,認真編寫備課教案,就好比是在教學目標下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分條羅列,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備案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新的知識點和難點,可以進行有效地標注和補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所謂的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反思性教學可以提高教師對自己的要求,增強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心。在反思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教師而言,教學反思應該是一個長久的持之以恒的行為習慣。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僅可以強化教學能力,對學生來說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教育反思作為一種旨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得科研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問題,增強教學能力和自身的信心。
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關鍵是要懂得對比和借鑒。在學校開展可以研究,最好采用同伴互助形式。集體備課,由同組同課的老師上完這節課再由科組進行評課,找出不足,提出改進措施,然后再由第二位老師上同一節課,由此類推,到本級科的最后一位老師。那么最后一位老師上的應該就是體現出集體智慧,較為成熟的一節課了。這種做法對于調整教學策略,研究真正有實效的內容實施很有幫助的。學校領導帶頭強化理論學習,提高對本教研的認識,逐步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保證了教研活動時間。學校各教研組堅持隔周一次的教學研究活動,充分發揮了教研組的集體力量,促使了學校課堂教學效益的整體提高和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整體推進。我們還重視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指導、管理、監控。規定了各教研組必須制定教研工作計劃與活動內容。教研活動要做到三定五有:定時、定內容、定研究課題;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記錄,有活動原始資料積累,有教研組活動總結。
加強小學教學常規管理,需要在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的同時認真抓好教學常規工作,使教學常規規范化、制度化。特別是要注重抓好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工作、考察等幾個基本環節。教學常規管理工作貴在堅持,重在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貴在探索,重在實施。“堅持”與“實施”猶如兩只“慧眼”。它把教育的迷霧看穿,洞察教育的本質,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對于小學教學的意義十分重大,它能夠有效的保證小學教學活動的科學開展,為小學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和必要的保障。同時,各級學校、小學教學管理者、教師都需要在小學教學常規管理下開展工作,從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培育出祖國的棟梁人才。
[1]李樹林.普通高中教學常規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梅奎.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35):7-9.
[3]薛以朝.小學校長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常規管理方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