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春艷 王 磊
(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鎮鎮郊小學)
小學生處于思想教育啟蒙階段,小學基礎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新課標改革推行以來,沖擊了傳統的小學基礎教育,小學基礎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進行小學基礎教育是當前小學教育關注的焦點。因此,研究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基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基礎教育,了解新課改理念的內涵和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是關鍵。
新課程改革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上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是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發展、強調教師成長、重視以學定教。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將貫穿整個新課程改革的始終。新課改理念的提出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革新,顛覆了教育思想的習慣性思維,代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得我國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成為可能。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地表述了本次課改的具體目標:一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二是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三是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四是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五是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六是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基礎教育的教學水平,在了解新課改理念的內涵和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的基礎上,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基礎教育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改變教學理念,引導自主學習是新課改理念下小學基礎教育的關鍵。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知識的灌輸,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普遍存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學基礎教育中,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學生個體能力的發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基礎教育教師而言,應積極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肯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適時加以引導,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實現小學基礎教育的教學目標。
注重教學過程,實施因材施教是新課改理念下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對小學基礎教育教師而言,要注重教學過程的作用,教師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和特點,實施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將學生進行分層,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和基礎較好的學生,區別對待,通過分析學生學習的現狀而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的布置上,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作業設計的坡度,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趣化教材,活用教材。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靈活多樣地采取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也有利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與此同時,在整合教材的過程中,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可以鼓勵小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讓抽象化的知識轉變為具體的生活知識,更易于小學生理解。
更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對于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基礎教育也至關重要。在小學基礎教育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是小學基礎教育的必然趨勢。對小學基礎教育而言,通過科學技術推進現代化教學是小學教育的有效舉措,是教學手段更好地促進小學教育的發展的表現。多媒體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教育教學,小學基礎教育中的教學內容以文本、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方式傳達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無疑可以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理解教學內容。對小學教師而言,應結合小學基礎教育的教材內容,制作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多媒體課件,以便在課堂教學中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揮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優化教學評價,體現以人為本是新課改理念下小學基礎教育的有效途徑。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基礎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學校評價改革,是學生發展的力量源泉。就目前而言,在小學基礎教育中教學評價工作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片面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的評價方式還客觀存在。為此,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優化教學評價,要把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從片面注重學習成績的思維中解放出來,注重從學生的心理素質、自主能力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綜合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將以人為本的原則貫徹到教學評價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基礎教育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小學基礎教育應深入理解新課改理念的內涵和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引導自主學習;注重教學過程,實施因材施教;更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評價,體現以人為本,不斷探索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基礎教育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基礎教育的教學水平,促進小學基礎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
[1]張彩虹.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的關鍵要素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0,(15).
[2]李瑞芹.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1).
[3]隋娟.淺談小學課堂教育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培養[J].商業文化,2010,(10).
[4]柴江,潘明珠.教育內涵發展的定位與思考[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1,(6).
[5]陳紅霞.論中美小學教育之差異[J].教育教學論壇,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