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唐麗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更是21世紀人才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作為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就業(yè)是大多數(shù)學生求學的主要目標,學好英語更會在工作崗位上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要怎樣才能學好英語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眾所周知,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大多在中學階段就對英語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厭學心理。導致這種狀況的其中一種原因是:學生基礎沒打好,接受程度慢,所學知識沒及時消化掉又接收新知識。這樣導致學生不會的知識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學生所學知識越多,不會的也就越多,厭學心理就越明顯。
面對學生的這種狀況,作為職業(yè)學校的英語教師首先要摸清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做到因材施教。既然學生的基礎差,那么就從基礎學起,重新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職業(yè)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處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許多知識會一點兒,但又不完全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正視自己的英語水平,不要害羞,更不要諱疾忌醫(yī),明確自己的不足,然后盡力改進。其次,教師要在教材上多下功夫,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融合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在教學中盡量摸索和開發(fā)出適合本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從基礎教起的誠意,重新拾起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可適當增加日常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人體部位名稱等內容,并適當穿插英語兒歌教學;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可側重于專業(yè)領域常用詞匯、句式等的學習;對于汽修專業(yè)的學生則可以把打好基礎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等。
孩子總是以自己的喜惡來感知和判斷周圍的事物。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多十六、七歲,他們也不例外,對于喜愛的老師,他們也總是能愛屋及烏的樂于學習這個老師所教的科目。因此,要想讓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轉變長久以來,從小學到初中對英語這一科目的不良看法,教師的言行舉止在這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大多數(shù)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因為英語成績差,在小學和初中得不到教師的賞識,有的學生甚至被劃在差生之列。這些學生的內心是非常敏感、脆弱的,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能引起學生的思想變化。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首先就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基礎稍好的還是成績差的,都平等對待。不譏笑、挖苦學生,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用鼓勵和贊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良好表現(xiàn)要及時肯定,多加贊賞,不要吝嗇表揚性語言的使用。如: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了,教師可以適時表揚“Youdidagoodjob.”;學生對所提問題回答得好,教師微笑的送一句“Excellent”或是“Youaregreat.”等等。其次,教師在平時要多關心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不要以為只是任課老師就不必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生活狀況。
尤其對那些基礎知識較差、掌握技能較慢的學生,要以更大的熱情去關注和激勵他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產生的,而是需要點滴的累積,只要教師肯付出真感情,以真心來待學生,相信學生們也會以真情來回報老師。
語言的學習是依賴于環(huán)境,而不是獨立存在的。嬰兒生長在中國,周圍都是說漢語的人,不需要特別去教,他學會的第一句話一定是漢語。而同樣,把一個不懂英語的人送到一個說英語的國家,不出幾個月,他也會講出幾句地道的英語來。因此,在英語學習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知識含量,對專業(yè)知識能夠達到熟練的掌握程度。在課堂上盡量做到用英語講英語,要求學生也盡量使用英語,哪怕只是幾個小小的語言片斷,持續(xù)下去也會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另外,結合教材,教師適當創(chuàng)設一些貼近生活的場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語言交流解決身邊問題。如:在學習《Food》一課時,教師可以模擬開間餐廳,請幾位同學作為顧客和服務生,以此來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
Waiter:CanIhelpyou?
Customer:Yes,please.I’dlikeabowlofriceandsomechicken.
Waiter:Anythingelse?Somedrinking?
Customer:Yes.Acupoforangejuice,please.
Waiter:Ok,waitamoment,please.
要想使學生學好英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有了興趣的驅動,學生自然就會奔向英語學習的征途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適當取舍,結合實際,選擇適合本班學生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游戲是激發(fā)、保持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我們可以根據(jù)課堂實際,設計各種游戲,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活動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點。教師在課堂上穿插游戲、活動,能使原本枯燥、機械的單詞學習和句型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如:在講授身體部位名稱一課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做個“猜猜猜”游戲,老師描述出器官的功能,學生根據(jù)描述來猜測是什么器官,用英語說出來并且在黑板上畫出該器官。Teacher:We havetwoofthis.Theyareonbothsidesofourface.Whenwecoverthem,wecan hearnothing.Wecanlistentonicemusic,answerthephonebyusingthem.What arethey,canyouguess?Student:Theyareears.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英文朗誦比賽、學講英語小笑話、小故事、英語話劇表演、模擬英語招聘會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從機械、單調的學習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消除了學習疲勞,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多媒體教學能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出教師的授課意圖,并且能做到聲像結合、圖文并茂,這非常適合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大大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從而傳遞到大腦中樞,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會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在語言與表達對象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的進行英語交際活動。
學好英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靠平時的不斷積累,更需要我們教師的堅持不懈的鉆研。作為職業(yè)學校的英語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把這一切應用于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fā)展和自信心的建立,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為學生的持久學習和就業(yè)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