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周漢偉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超文本閱讀已成為人們的主要閱讀方式。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3年公布的第十次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國民進行手機閱讀的人數年增幅已達13.0%。在當今科技和信息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新知識的獲得已更多的轉向超文本的閱讀,閱讀能力已然成為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關鍵能力。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閱讀是人類獨有的一種認知方式,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通過調查發現,高職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卻不容樂觀,網絡超文本閱讀背景,干擾著學生對傳統課本的閱讀興趣,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也影響著未來職業的發展。數學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超文本閱讀時代的特點,教師在指導高職學生進行數學課本閱讀時應重視一些教學的策略。
數學課本閱讀策略泛指為解決閱讀理解中的困難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是方法、步驟、媒體及其組合形式等實施教學的綜合性方案。超文本閱讀是一種在多媒體技術支持下,通過節點進入文本,以此不斷進入新文本的非線性閱讀方式,純文本(如:課本)是一種有始有終的封閉結構,培養了一種明確閱讀目的的線性思維,但它的結構又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超文本閱讀拓展了閱讀空間,活躍了思維,它以讀者為取向,但它又是一種由直覺和聯想跳躍的淺閱讀,各種鏈接的不確定性使得文本四通八達,易導致大多數讀者的迷失。
較為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在教學時重視“純文本”和“超文本”的相互滲透和支撐。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心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重視數學語言的教學,加強閱讀方式的指導。建構主義理論構想的主動建構者,與網絡超文本閱讀的自主閱讀者有相同的能力要求:信息提取、整體感知、言語解釋、分析評價等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閱讀的學習者就不用擔心遭遇超文本閱讀式的迷路,學生的感性和理性能有機地結合,取得更好地學習效果。
前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的理論,他從大腦神經元科學理論論述了閱讀能力是思維的原動力,誰不善于閱讀,誰就不善于思維。他通過研究一位數學老師組織的大量針對性閱讀來發展學生智力的案例,得出:閱讀是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策略。
通過調查表明,在學生中存在大量的閱讀不良者和效率低下者,對數學學科更是如此。盡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有效的閱讀能力訓練卻是必要的,這種有效性的提高不僅局限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更表現在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和學生智育的發展。
要讓數學的教育功能得到落實,讓學生感到數學不再難學,就必須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國內一些較為成功的教學改革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的“自學輔導教學法”、上海育才的“讀議講練”教學法及“青浦數學教改實驗”等,無不得益于課堂閱讀教學環節。教師應將閱讀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環節中去,改變過去“講練結合”教學方式為“講讀練三結合”,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優化結構,必要時教師可以作一些閱讀示范。
學習就是知識建構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生態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對話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學中通過創設和構建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教學情境,建立起師生共同探究課本的好奇心,一起領略知識解讀的奧妙,一起體驗各種閱讀方式,一起享受閱讀情趣,以求實現師生平等人格下,回歸學生“求知本源”的快樂學習。
最新改編的高職數學教材在設計上都有了一定的改進。在新課引入之前大多安排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和活動,實際上就是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建構,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并以此啟動和支撐整個數學課堂學習。教師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本內容適當創設一些具有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和多向的教學對話,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職業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并在該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包括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基于職業能力的培養,數學閱讀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來安排,并融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結合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閱讀模式可以借鑒相關專業常用的工作和培訓模式,閱讀評價既重視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又注意與專業考核評價方式相接近,重視為學生的專業成長服務。
數學課本閱讀可以嘗試從遵從教科書的被動學習到指向職業行動自主學習的轉變,從單純的知識技能學習到綜合知識和復合技能學習的轉變。在教學過程組織上,教師可以嘗試項目式、情境式、案例式等教學設計,學生閱讀思考和師生討論相結合,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能通過提出和解決問題來實現任務和知識的關聯,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文本的價值在于閱讀。閱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網絡超文本與傳統教本閱讀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現狀和問題,尋找到相應的教學策略,整合多種文本模式,順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調適學生的閱讀心理,適應數學課程的學習,促進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1]朱遲渝.網絡超文本閱讀研究—基于大學生網絡閱讀行為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11):116-117.
[2]姚平.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數學教材的閱讀[J].數學通報,2005,(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