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劉立波
中高職銜接是在特定背景下產生的,是指按照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推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系統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職銜接是由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相同或相關專業進行的一項教學接力。這兩個層次的學校是職業教育兩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基礎性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發揮引領作用。
中高職銜接使職業教育發生了兩個變化:教學內容由重理論向重技能方向轉變,教學方向由教育部門制定下面完成,轉變成以服務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的教學。
我國的中高職銜接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當初規模小、生源單一。到了一九九九年以后,隨著大學的擴招,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面臨嚴峻挑戰,教育部為了拉動中等職教發展出臺了支撐職業發展的《試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實施意見》的二號文件。文件確立了高等職業教育在整個職教體系中的龍頭地位,促進和加快了中高職銜接。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高等學校尤其是進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學習的比例,適當提高高等職業學校專科畢業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
中高職銜接有對口升學形式、“一貫制”形式的銜接形式。
近幾年來黑龍江省的各級職業學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參與了中高職銜接工作,通過對口升學的方式,有許多學生進入了高等職業院校進行學習,完成專科或本科的學習。對口升學的成績計算是專業課200分,數語外300分。這種方式由全省統一命題,重視文化課,專業課以理論為主,近幾年為了突出技能,專業課全部變成了技能操作。這種銜接方式的缺點是文化課比重大,學生專業學習動力不大,專業培養目標單一、考試形式單一。
“一貫制”形式的銜接形式,主要是中等職業學校可以選擇與其專業相同或相近的高職學校通過共同研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完成課程設置和考核方案。通過兩校研究確定整體人才培養目標中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各自應該完成的任務,避免教育重復,提高職業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體現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作用和高等職業學校的引領作用。這種方式在黑龍江省的一些中高職學校已經展開,但也有高職學校態度和行動冷漠、社會有質疑的現象。
應由應屆中專畢業生變成應往屆畢業生。
中高職銜接在專業對口銜接的基礎上,以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銜接為核心。但在許多省區進行銜接的專業主要是一些冷淡專業,高職學校才與中等職業學校進行銜接,這無疑影響了學生的知識和學歷提升。
在一些中高職銜接技能考試過程中,由于缺乏時時監督,一些評委老師往往不按考核標準評分,這就失去了考試的公平性。
教材是實施教學的核心,所以中高職銜接學校要與企業深度合作,深入調研,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提煉形成典型工作任務,根據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標準,統一開發中高職教材,實現教學內容、課程內容、課程標準的有機結合。通過新教材的開發,從而完善技能,提升理論,突出中高職學校的各自任務。只有技能突出了,任務清晰了,才能完成培養目標,培養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才有競爭力,中高職銜接教育也會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
為了使中高職銜接工作能做得更扎實、走得更遠,本著負責的原則,組織中高職教師“定期研討、專項培訓、經常溝通”。進行培訓時,不要局限于高等學院,可以拓展為高水平的行業、企業的培訓基地。研討與溝通也不要流于形式,要形成書面材料,并記錄其過程,保證工作的質量。
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中職學校受學歷、師資等的限制,往往在合作中不能受到高職學校的重視,所以,只有給這些學校更多的實際上的支持,才能讓這些學校能在這一銜接過程中更受重視,才能把這些工作做得更扎實。
中高職銜接,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以務實的精神,團結合作,真誠為生產服務就會成為教育界的一朵奇葩。
[1]吳宗保.關于中高職銜接問題思考.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1,(12).
[2]徐健.中高職銜接:戴著鐐銬跳舞.職業教育研究,2004,(8).
[3]龍德毅.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