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邊旭燁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文化軟實力的目標要求: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使之深入人心;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第三,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第四,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必須使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職業學校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承擔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和使命。那么,職業學校如何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怎樣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道德素質教育?怎么開展校園文化宣傳正能量?如何使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塑造熱愛中華文化的品質?陜西省機電工程學校本著以人為本,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途徑,以活動文化為抓手,建設“一營兩園”校園文化,拓新了德育教育模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公民個人層面分別提出了“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面對利益關系復雜、思想空前活躍、觀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時代等對職業教育的挑戰,在實施德育教育實踐過程中,針對青年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科學安排教育內容,合理選擇教育方法,堅持以校園文化活動為抓手,積極建設“一營兩園”校園文化,即:以軍營文化為依托,促養成,以校園文化為核心,促發展,以家園文化為補充,促互動,其核心就是紀律、意志、品質的有效統一。其目標就是創辦“規范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
軍營文化以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為載體,目的是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守紀律的優良作風,學習當代軍人“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核心價值觀,養成“向標準看齊,向陋習宣戰,讓標準成為一生的習慣”的素養、品格。
1.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從問題入手,用行為兌現,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地某部攜手創建了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從周一至周日實行封閉式管理,制定了準軍事化管理實施細則,由學校領導、部隊首長組成準軍事化管理領導小組,下設準軍事化管理辦公室,由軍事教官、學生科、公寓辦、班主任為成員,共同全程參與學生的教育管理,使準軍事化管理模式覆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做到管理制度化。
2.強化新生軍事訓練,為全面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從新生入學著手,堅持按照準軍事化管理實施細則的要求,對新生進行兩周的軍訓,即新生按照專業和班級編制為軍訓連和排,由準軍事化管理辦公室按照軍訓條例進行訓練。訓練中,選拔素質過硬的學團干部、優秀學生組成國旗護衛隊,引領參訓學生按照“思想統一,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要求,規范動作,強化紀律,磨煉意志,在緊張的軍訓生活中為全面學習逐步奠定基礎。
3.設立軍容風紀糾察隊,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由準軍事化管理辦公室在各班級選拔有責任心,素質高的學生組成軍容風紀糾察隊,堅持每日校園巡回檢查,及時發現糾正紀律渙散,行為失范的現象,引導青年學生做到一日生活制度化,一切行動軍事化,教學秩序規范化,課外活動群體化。
4.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抓手,豐富軍營文化內涵。通過開展“唱軍歌,整儀容,開展軍訓與野營拉練、抗災自救疏散演練等活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通過開展“疊軍被競賽,內務整理、準軍事化管理示范標兵,示范宿舍、示范班集體”等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養成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5.全程參與教育過程,延伸軍營文化的育人功能。軍訓結束后,按照準軍事化管理實施細則,軍訓教官與管理辦公室一起參與教育教學過程。以教學為中心,從上早操的組織、周一升國旗儀式的舉行到組織學生步入課堂,從晚自習秩序的維護到學生就寢紀律的檢查,從課堂教學到校園活動的各個環節實行全程管理,對遲到、早退、曠課、校園活動缺席的學生實行集中紀律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風、教風、作風的凝練,是學校傳統、學校精神、學校風格的集中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堅持“與黨同向,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進,與青年同心”的工作原則,以活動為抓手,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做到科學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堅持由軍訓教官、班主任組織學生收聽收看“新聞聯播”,利用周三政治學習時間組織學習時政要聞,舉辦專題廣播、班級板報、專刊,舉行形勢報告會等,引導青年學生學習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為成長成才提供保證。
2.開展“道德大講堂”活動。塑造學生高尚的心靈,堅持由軍訓教官、班主任組織,以“班級講堂”、“年級講堂”、“學校大講堂”為平臺,以“講述身邊的人”“講述身邊的事”“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等活動為抓手,引導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處事,塑造高尚心靈,逐步樹立正確的“三觀”、“三義”。
3.堅持黨建帶團建活動,培養優秀學生群體。(1)開展黨員聯系班級活動。學校堅持從打造“思想上是先進,學習上是標兵,生活上是強者,實踐上是能手”的優秀團隊入手,實行共產黨員聯系班級制度。選派黨員、中層干部和學生各班級建立一一對應聯系,通過做輔導報告、主題班會、與學生談話、談心等方式,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方面教育,配合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領校園文化正確方向。(2)結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制定了青年學生入黨實施辦法,實行共青團“推優”制度,建立起了青年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發展對象隊伍”和“預備黨員隊伍”,堅持對年滿18歲的學生上好黨課,近年來,先后有360多名青年加入了黨組織,黨組織的凝聚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了加強。(3)堅持開展團課教育和團員評議活動,加強團員意識教育,通過“五四表彰”,激勵全體學生向榜樣學習。通過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牢固樹立“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積極進取,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理想和信念,不斷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4.大力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倡導校園主流文化。結合不同階段校園實際,先后組織開展了“與雷鋒有約”青年志愿者服務月系列活動,以增強奉獻意識,舉辦“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月活動,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我為黨旗增光輝、永遠跟黨走”主題活動,唱響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開展“歌唱祖國,愛我中華”歌詠比賽,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舉辦“迎春綜合校園文藝晚會”,展示學生多方面的才藝,舉行“18歲成人宣誓儀式”,培養學生的成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5.組織開展專業技能比賽,為學生展示才藝提供平臺。以“技能改變命運,大賽點亮人生”為主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專業比賽,選拔比賽能手參加校際之間、省級技能比賽及國家級技能比賽。在2009年的國家職業院校技能比賽中,我校學生季陽陽、趙鳳同學榮獲汽車專業技能大賽二等獎,被中央電視臺追蹤采訪,受到媒體的關注。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加入到集體活動中,增長見識,增強自信,提高認識,鍛煉能力。形成了先進的校園文化導向。
學校認為“家”有四層含義:一是國家,二是企業之家,三是學生個人家庭,四是校園之家。家園文化教導學生:沒有祖國的富強則無企業的繁榮,沒有企業的繁榮則無家庭的幸福,校園之家則是升華學生個人價值、社會價值,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和諧家園。為此,學生始終追求祖國富強、企業昌盛、家庭幸福、學校繁榮。
學校建設的家園文化,從大的方面講,它立足于祖國富強,人民安康;從小的方面講,它立足于企業昌盛和家庭幸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學校和諧發展,與師生、家長、企業、社會和諧共榮、共謀發展。其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學校好比一個大家庭,來自三秦大地、五湖四海每位學生、老師都是她的成員,每一位師生像熱愛自己的個人家庭一樣去維護、熱愛學校這個大家庭,學校才能平安和諧,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家園文化具有和睦安康,勤儉自強,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的內涵,是校園文化的補充和延伸,具有校園文化無可替代的社會育人功能。學校從家園文化的功能入手,積極開展學校與學生家長的互動活動。
1.通過開展“孝行長輩,感恩父母,回報社會”主題校園活動,邀請學生家長進校園,講家庭經歷,家鄉巨變等實踐經歷,引導學生知恩,組織學生為家長寫一封感謝信、洗一次腳、捧一杯茶、做一次飯,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學會感恩、報恩。
2.大力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了“共走紅色路”等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扎實的社會實踐中,進行實踐總結,感受家鄉巨變,父輩奮斗的足跡,感受偉大祖國的時代變遷,逐步升華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父母,匯報社會的思想情懷。
3.大力宣傳政府資助惠民政策,通過約見家長,電話、電郵、家訪等,對特困學生家庭進行慰問,建立貧困生檔案及數據庫,做好貧困學生庫的動態管理,加強對貧困學生的勵志教育、誠信教育,開展了《感恩勵志自信自強》主題征文比賽,鼓勵學生不但經濟脫貧,更應精神脫貧。
4.進行勵志感恩教育。學校邀請部分家長參加18歲成人宣誓儀式、“孝行天下”等活動,教育學生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激老師教誨之恩,感激政府資助之恩,感激黨的教育,從而努力學習,感恩、回報社會。
經過積極的探索與實踐,“一營兩園”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先后有50多名學生在機電、農機具維修、數控、汽車、財會等技能大賽中,獲國家級獎勵14個、省級獎勵56個。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百家半工半讀試點單位”、“全國職業院校就業質量百強學校”、“陜西省優秀高技能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和陜西省“平安校園”等稱號。學校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命名為“全國青少年道德教育實驗基地”,迎接了教育部“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水平評估。
“一營兩園”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德育主題不能一成不變,僵化教條,而應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作為靈魂,不斷拓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取長補短,將企業文化、工業文化、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動納入其中,不斷充實活動主題,為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素質技能人才提供精神動力、文化保證和智力支持,努力完成職業學校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承擔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和使命。
[1]黨的十八大報告.
[2]2012年“一營兩園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德育典型案例被中國職業教育學會網上宣傳,網址:http://v.ku6.com/show/B_PQqsk6tP5pfs VYc4iElQ...html?n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