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張津寧
(吉林醫藥學院軍事體育教學部)
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需要體現“育人為本”,而這一過程首先就要求必須熟練掌握體育教學的各種方法,并將這些方法合理運用到各體育項目之間,以此來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要掌握教學技能的重點與難點,又要了解其重點難點所要求的教法。為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育人為本的目的,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則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主動性,合理利用教學時間,要有完整的課時教學計劃,才能上好每一堂體育課。體育教育不僅是身體的教育,除此之外還要注重德育、美育,并且培養一種終身體育的思想,始終把育人為本放在重要的位置。
體育是一種身體的教育,行為的教育。而體育過程中所體現出的行為,卻可以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集體主義等優良品質。在身體活動中,學生常常要不畏險阻、堅持不懈、努力奮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勇敢、堅強、當機立斷、思維敏捷等意志。這些道德品質和意志,在教室里的課堂是很難體會到的,而在體育的實踐活動中則更容易得以體現,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因材施教,效果也十分顯著。因此,在制定學校體育的任務中,很多國家都注重發揚體育教育中所產生的道德教育作用。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點和美好姿態的教育過程。由于體育運動具有觀賞性等特點,所以在體育教學和活動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多姿多彩、形式各異的美育。
美育與體育相互滲透、相互貫通,具有一定的交叉重疊。體育中滲透著大量的美育因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透過不同角度學生可以感受到多方面所體現出的美:(1)從身體角度,可以欣賞到身體的線條、勻稱、姿勢、健康、膚色等所體現出的美。(2)從運動角度,可以欣賞到形態、躍動、韻律、和諧、敏捷、柔韌、力量等所體現出的美。(3)從行為角度,可以欣賞到協作、結構、道德、忍耐、熱情、純樸、機智等所帶來的美。更重要的是不僅僅外部所表現出來的美,對于運動者本身在運動過程中可以得到滿足和充實、體驗和享受。當然,美的教育應是有意識的、潛移默化的,因此在體育教育中要主動地去強調其存在的美育功能。
由于體育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余暇活動時的重要內容。因此,學生在學習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時,要求更高,意義也更重大了。即不僅注重體育課堂上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而且更強調了課余體育鍛煉。這樣就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鍛煉身體的理論和方法,還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能力和正確態度的培養。
體育的終身受益是毋庸置疑的,強調要學生掌握實用技術的同時,更要重視其多種能力的培養。比如,整理隊伍的指揮能力、策劃小型體育活動的組織能力、執法體育競賽的基本裁判能力、面對簡單運動損傷的處理能力以及指導他人參加體育實踐的教育能力等。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基礎,學生在學校所受到的體育教育所獲得的能力,必將會弘揚到社會。學生步人社會從事各種職業,擁有健康的體魄,將為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于社會打下基礎,而他們所掌握的體育知識,也可以在社會交往中創造有利條件。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中體會不到的東西:
1.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2.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挑戰自我。
3.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4.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因此,體育教學工作是一項看起來簡單,做起來比較復雜的工作。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既要有傳授體育技能的堅實基礎,又要有豐富的理論化水平和學習創新能力,能夠用生動的語言,簡潔的教法進行高效的教學,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鍛煉,引導學生了解為何鍛煉。秉著育人為本,提高質量,培養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身體素質。
[1]袁海強,左新榮.試析體育教學中“以人為本”與“育人為本”之融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7):952-954.
[2]范祖榮.試論體育教育的功能[J].經營管理者,2010,(04):340.
[3]賀建龍.試論終身體育教育在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實施[J].改革與開放,201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