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茂/文
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于2014年3月15日正式實施。“新消法”當中,賦予了消費者一定的“后悔權”,有多個新亮點。
說法:新消法第二十五條中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
提醒:消費者定做的;鮮活易腐的;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交付的報紙、期刊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并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
“7天后悔權”含雙休日。無理由退貨的期限是7天,這是“自然日”的7天,包括了節假日、周末,不是辦事一般提到的“工作日”。
說法:新消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中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提醒:該規則僅適用于機動車、計算機等耐用品和裝飾裝修等服務,僅限于購買或者接受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超過六個月,不再適用。
說法:新消法中規定“消費者遭遇商家的侮辱誹謗、搜查身體,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可以向其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提醒:這些侵權行為必須是造成了受害人嚴重精神損害,帶來了嚴重精神痛苦,并產生明顯的后果,才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而遭受一般的精神損害,即使得不到賠償,法院也可判令停止侵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說法:新消法首次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商家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最高可處罰50萬元。消費者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
提醒: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并經消費者同意,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說法:新消法擴大了“三包”規定的適用范圍。原“三包”規定涉及商品僅有20余種,新消法規定: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都在“三包”范圍之內。
提醒:新消法明確三包期限的起始時間從交付之日起開始計算。過去三包起算時間是按開具發票時計算,但是有的商品從開具發票到貨物交驗、安裝、調試完畢一般都會有將近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將這段時間也納入三包期限,實際上是間接縮短了三包期限,有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說法:新消法規定,網購平臺明知道電商利用平臺賣殘次品、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下,未去制止的,應該承擔連帶責任。網購平臺除了要告知消費者賣家的真實信息外,還要建立賠償機制、保證消費者支付安全等。
提醒:消費者權益受損,作為第三方的網絡交易平臺,如果提供了賣家信息,是不可以推掉責任的。所以消費者要找到網購平臺,網購平臺應協助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