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 李志云
財務崗位責任制度是當前企業普遍施行的基礎財務工作制度。但是,在部分企業所制定的財務崗位責任制度中,缺乏對業務責權、處置流程和操作規范等內容的詳盡描述,因此會導致崗位責任制度的執行出現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崗位員工處置業務過程中的隨意性,存在技術和廉潔風險;二是業務處置結果的不確定性,存在質量和審計風險。為實現精細化財務管理,應積極制定和完善與法規制度高度吻合、描述精準、可操作性強的財務崗位業務責權及處理流程和規范。同時,不斷拓展財務崗位責任制度所涵蓋的實際工作領域,達到明晰崗位責權、嚴格標準操作、主動規避風險、縮短培訓周期和增強財務管理效能的目的,奠定精細化財務管理重要的制度基礎。
精細化財務管理是從“細”出發,針對各崗位、各類具體業務(工作責權),建立對應的工作流程和業務規范,在日常實踐中逐一落實,并將財務管理的觸角延伸到企業各層次、各領域的管理活動。通過行使財務監督職能,拓展財務管理與服務職能,實現財務管理的“零”死角,發掘財務管理活動的潛在價值。財務崗位責任制度則是進一步按崗位細分財務管理責權、采用評估和獎懲的方法落實各項財務管理職責的基本財務工作制度,被普遍運用于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實踐中,并經過長期實踐和完善,所體現的責權管理功能已難以用其他工作制度所替代。在精細化財務管理與財務崗位責任制度內涵一致的前提下,后者必然成為落實前者要求的重要的形式和手段。
責權、流程和規范是財務崗位責任制度的三個核心要素。建設精細化的財務崗位責任制度,應將工作重點放在責權、流程和規范的精細化上,確保各類業務處置都能精確對應崗位責任制中的崗位責權、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為崗位人員實際處理某一類業務提供正確履行責權、保證業務質量、完整的和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標準。
以財務管理各崗位全部業務處置為基礎,以可形成終端崗位操作流程為標準,結合本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實際需要,兼顧重要潛在需求(可能發生而未發生業務),以財務管理職能為綱,全面清理、分析、歸納、規范和預設終端操作業務流程類型和業務流程,形成“職能—業務類型—業務流程”三級財務管理業務分類模型,并要求模型的第三級“業務流程”必須對本企業發生或預計發生的各類價值變動業務實施“全覆蓋”。
以財務管理各“業務流程”為基礎,以當前適用為判斷標準,按照業務流程的“業務類型”,全面清理、分析、歸納現行財經法規、政策、準則和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及相關管理制度,并按照國家、省、市政府機構和企業實際分類,為實施后續“細化流程”和“補充規范”兩個步驟提供充足依據。在實施制度清理過程中,注重利用企業財務資產系統內定期的財務制度匯編和內控制度建設成果,提高清理工作效率;注重以提高管理制度完整性和增強業務操作指導性為目的,加大修訂、完善和補充財務管理制度的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質量;注重清理制度向其他管理部門延伸,重點清理由財務部門會簽、涉及財務管理內容的制度,視內容變化情況,協調修訂或制定相關補充規定,確保清理制度“不留死角”。
以單位財務管理現有崗位設置、崗位責權分配和崗位實施終端操作的業務為基礎,運用“梳理業務”和“清理制度”成果,以重點解決“不相容崗位業務”、“崗位自由裁量權較大”、“崗位業務組合中權力過度集中”等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以提高業務處置效率為基本要求,重新審查各業務流程設計和各崗位以“業務流程”為基本單元的業務組合。其中,涉及問題或影響工作效率的,對“業務流程”實施修訂,對崗位的“業務流程”組合實施重組;或根據對“業務流程”重組的實際需要,對崗位和“業務流程”組合同時實施重組。
以終端崗位單個“業務流程”為基礎,以現行制度和操作規范為標準,以崗位人員終端操作的每一步驟為基本節點,從單項業務起始步驟開始,規定業務處理各基本節點排列順序,并逐點描述操作要領,直到該崗位該項業務操作結束。在“細化流程”具體實踐中,統一細化業務流程的基本工作規范,崗位人員自主細化描述與上級業務主管初審相結合,并特別注意兩點:一是每一業務流程起始操作節點均設計為“審核資料”,明確審核要點,資料審核不通過予以退回,處處突出崗位人員對內對外的重要監督職能,同時解決好跨崗位業務處理責任難以分清的實際問題;二是對跨崗位的業務處理,結合下一崗位審核要點,在上一崗位“業務流程”的細化設計中,專門注明“XX崗位審核”,提請該崗位人員予以充分關注,嚴格按規范操作。
以現行政策、法規、制度和規范為依據,以細化的“業務流程”為基礎,逐一分析、評估各操作節點,確認其中可能產生較大風險的節點為“關鍵節點”。同時,完整確定具體風險內容,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并詳細描述對該崗位人員防控風險的具體操作要求,形成該項“業務流程”中關鍵的、不可或缺的操作規范,為規避風險、提高工作質量提供必須的技術支撐。在操作規范編制中,一是注重利用內外部審計和稽核、稽查等方面的工作成果,提高分析評估、確認“關鍵節點”和確定風險內容的工作效率;二是注重現行政策、法規、制度和規范等重要依據的充分性、完整性和實效性,并努力做到操作規范“初期制定不漏項,后期更新不滯后”。
組織專業人員對已擬定的全部業務流程實施專項審核,全面審查業務流程步驟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合規性,重點審查“關鍵節點”內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時,設置必要的虛擬業務環境,抽取足夠的實際已發生的業務樣本,測試各項既定業務流程細化設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然后,根據測試結果不斷修訂和完善各項業務流程,直到達到既定細化設計要求,再行頒布執行。
由于對崗位責任制度建設缺乏必要的、深層次的認識,可以遵循的業務操作標準和規范相對缺乏,使崗位責任制度長期得不到有實效的深化和完善。崗位職責籠統、處置權限不明晰、流程粗放和操作規范嚴重缺失等,直接導致了財務工作涉及的各類風險水平較高,整體工作效率和質量水平較低,成為崗位責任制度可操作性差、執行不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做到責權清晰對等,流程明晰,規范要求明確完整,充分體現出崗位責任制度的可操作性,日常財務管理工作才能有效規避風險、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能較好解決企業輪換體制下財會人員接替、崗位輪換等實際問題,為加快財務管理后續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拓展工作領域、實施“財務管理轉型”提供可能。所以,進一步細化責權、流程和規范,突出崗位責任制度的實際可操作性,是解決長期制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問題、加速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系統、精細化的財務崗位責任制度必須要有同樣精細化的履責考核體系與之配套,并嚴格執行,才能確保預期效果。建設精細化的財務崗位履責考核體系,除了常規的考核體系框架建設,還應針對崗位人員執行崗位責任制度情況考核辦法的精細化進行設計。
按“崗位”、“業務流程”和“業務節點”三個層次,根據其預估風險的大小,分析和評定其各自在所屬層次中的風險級別,據此對制度執行情況實施考核的量化設計,風險級別越高,其量化考分在同一層次中的占比越大。
根據崗位人員業務處理行為,首先將國家、財政部、企業和其他有關違法、違紀、違規等處罰規定內容適當引入考核體系中,作為對被考核人員獎懲的基本依據。其次,結合上級和企業的管理實際,在統一原則和要求下,對其中尚未明晰的獎懲辦法進行細化,確保獎懲辦法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另外,對最高級別風險等級對象的考核,在所屬層次范圍內堅決實行“一票否決”(關鍵節點考核得分為“零”,則該節點所屬業務流程考核得分為“零”;關鍵業務流程考核得分為“零”,則該崗位人員考核得分為“零”),既確保相關人員對高風險業務處理產生足夠的重視,又為明晰責任提供量化的考核依據。
為充分體現考核體系運行的實效性,同時充分考慮現代財務管理運行中高速度、高手段、高智商等特性,必須有針對性地設計對財務崗位責任制度執行情況的最小檢查考核周期,以達到威懾力或及時發現犯罪和違紀行為,以及減輕違規影響、減少違規損失或改正違規行為的基本目的??己酥芷趹饕础皪徫弧薄ⅰ皹I務流程”和“業務節點”三個層次中各業務處理所確定的風險等級分別設計,結合每一業務實際的一個運行周期,分別確定不同的最小檢查考核周期,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高,周期越短”。根據確定的最小檢查考核周期大小,在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原則的基礎上,設計檢查考核方案,將檢查考核權分別賦予不同的崗位和機構,確保檢查考核的客觀、公正和高效。
實施精細化財務管理其中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拓展財務管理與服務職能,確保財務管理的“零”死角。作為實施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制度,財務崗位責任制度應該全面貫徹這一要求。因此,必須緊密結合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實際推進情況,將新的工作內容、工作職權、制度流程和工作規范,按照上述財務崗位責任制度精細化建設的各項具體要求,及時進行補充和完善,始終確保以系統可靠的工作制度落實精細化財務管理各個新領域的工作實效,實現全面促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工作目標。
綜上所述,要實現精細化財務管理,應該首先從財務部門內部基礎工作制度——財務崗位責任制度的精細化建設入手,積極實施崗位責權、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的精細化,突出其可操作性,并抓好履責考核體系的精細化建設和嚴格執行,以確保財務崗位責任制度實際效果得到落實。同時,不斷為其補充新內容,修訂和完善工作標準,保持其長期的有效性,為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系統、可靠的制度保障。
[1] 王淑敏.財務各崗位職責與考核精細化管理[M].人民郵政出版社,2013.
[2] 賀輝.淺談精細化管理在企業財務工作中的應用[M].科技與企業,2013.
[3] 陳冉冉.淺議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精細化建設[J].現代營銷,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