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東營市東營區陽光幼兒園)
教育的初始階段是從幼兒教育開始,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多以集體式教育為主流方向。因為人數過多和班級過多的現象在現今的幼兒園里是常態。所以,每當幼兒教師對于整體的關心程度超過對單一幼兒的關心時,忽略個別幼兒的現象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的。那么我們需要做的是看清楚這種現象和它的本質。
當教師組織集體活動或者在課堂提出問題時,基本上整個幼兒集體大多都會做出回應。教師在每次進行課堂提問和活動時,都會點起那些參與度高的幼兒,抑或熱情積極的幼兒,這是教師的教學常態。對其他的幼兒教師偶爾也會點起他們進行互動。但是對于小部分幼兒來說,這樣的教學互動幾乎是沒有的。因為教師會把機會留給那些主動舉手的,或者說有回答傾向的幼兒們,從而造成一個現象:被點起來的幼兒們會越來越有自信,于是開始主動舉手和參與互動。而長期沒有被點到的則會有一種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不會被點到,從而他們不會舉手,也自然不會被教師點起。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積極的幼兒被點的概率大大增加,自信心也不斷成長;消極幼兒由于長期不被點名而愈發消極,進而就更不會被點起來。
早在1950年始,“學前教育”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國。而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以幼兒園的方式進行集體式幼兒教育。結果證明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幼兒及兒童數量大的復雜社會家庭結構來說,集體式教育的效果非常顯著。以高效率的課堂傳播方式讓大多數幼兒都可以接受到教育,結合我國的社會實際來看,的確非常優秀的教育方法。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集體式教育固然是效率高,傳播快,但同時也有著它的缺點和隱患。由于大家都是同處一室,教師為了進度和效率問題,會以班級的整體性為前提進行教學。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教師容易一味的追求效率和速度,從而忽視了幼兒們每個人自身不同的受教育素質。按照同一種教學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去進行提問和活動,勢必不能令所有的幼兒都能產生共鳴和回應。所以這樣的教育互動從一開始就是有局限性的。而這也并不是完全因為我國自身的原因,國外的幼兒教育也是以集體式教育為主的。在國外曾有過教育學家做過實驗。統計結果表示:只有10%左右的幼兒是“尤其受歡迎”,而有15% ~20%的孩子屬于“易受忽略”的類型中。這是一個國際性的教育難題。
對于幼兒和教師,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師生,而因為這種身份帶來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身處的身份地位決定了雙發的權利。總的來說,是由教師來掌握決定權。教授掌握著的這一權利是直接由幼兒們自己見證的。所以存在非常大的權威性。而在這樣巨大的權威性下,教師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給幼兒們留下非常強烈的心理暗示。舉例來說,如果一個老師長時間對一個幼兒不聞不問,甚至冷淡對待。他所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個幼兒,而是通過這個行為給其他幼兒傳達了一個不良的信號:老師不喜歡這個孩子,說明這個孩子很差。那么帶來的將是一系列的惡果。他會被其他孩子孤立、遠離。同時因為這種孤獨產生的自卑感又會讓他更加封閉自我,使他更不討人喜歡。所以,教師往往因為自己的一個決定,而決定了更多長遠的事。
雖然現在的幼兒園班級多且難以管理,而且幼兒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作為幼兒教師的教育工作者們還是要盡量保證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畢竟對于幼兒的心理成長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至少現在所處在幼兒時期環境是需要身邊掌握著決定權的人們去營造出一個美好的、沒有歧視的、公平的小環境。教師有必要保障一個至少在教學環節中不出現個別歧視、差別對待、表露個人情緒的公平課堂。
在課堂活動中不突出的幼兒,在課堂提問時總不愿意舉手的幼兒,這些總是帶有一點消極情緒的孩子們。教育工作者在進行以上環節時,既要照顧到大多數孩子們的喜好,要鼓勵他們繼續積極向上,回答問題,參與活動。但也要開始點起那些沉默的幼兒進行回答。有些不主動的幼兒在活動中盡量以集體名義召開活動。要讓每個人參與其中。不要總是漏掉個別幼兒在一旁。在集體這個環境中,更要時刻鼓勵那些較為低沉消極的幼兒,以喚起他們的自信心,擺正他們的態度,要靠教師對他們的關懷。
細節決定成敗,放在哪個行業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在教育行業也是如此。教師把前戲做得再充足,一旦在其中一個環節顯露出了不當,之前的努力也會付諸流水。例如,在之前的一系列活動中,較為消極的幼兒小明在活動時表現積極,老師格外表揚了他。正當他自信滿滿的時候,老師在一次隨堂講課時,忽視了他的舉手而點起了另外一位孩子來回答問題。雖然老師清楚小明已經找回自信并且開始積極主動,但是卻因為平常另一個孩子回答問題更好更主動而放棄了點起小明回答問題。這對于其它孩子們來說沒有不良影響。但是,對于小明本人來說,卻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他剛剛建立起的自信,由于教師無意點起他來回答問題遭到了嚴重的自我質疑。他有可能會因為自我認知混亂而重新陷入消極。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細節中隱藏魔鬼”的例子。
公平,是締造一個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教育的公平,則是每一個人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因素。瑞典學者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公平,包括三種公平。一是起點公平,二是過程公平,三是結果公平。幼兒園屬于學前教育,它作為幼兒接受的第一層教育,會對幼兒今后的人生發展產生非常重要的隱性作用。
教育方法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公平程度。幼兒教育在知識層面是最淺顯的層面教育,但是對于每一個經歷過學前教育的人來說,幼兒教育是他經歷的第一步教育,而幼兒教師自然也是除開父母外的第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以,教育的第一印象在這個時期就開始養成了,而教育工作者的行為、態度和教育方法也潛移默化的帶給幼兒們“教育是什么”的思想。所以,幼兒們的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對于他們傳輸一種“平等”的教學態度和“每個人都是好樣的”積極思維。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2).
[2]王春燕,林靜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教師提問的現狀及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1,(2).
[3]葛曉東.淺談在科學探究中的有效提問[J].空中英語教室,2010,(11).
[4]崔珊.對話視域下幼兒教師提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