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的休閑方式,旅游業被譽為“永遠朝陽式”的產業。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旅游業更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明確“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原則,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優待。2013年《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的頒布成為大眾旅游發展的重要標志。
旅游業的繁榮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同時,對于區域經濟發展更有著極大的帶動作用。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且集吃、住、行、游、購和娛樂為一體,在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增加區域就業崗位,吸納大批的勞動力就業。
旅游需求具有多樣化和多層次性,這一特點使得小橋流水、大漠草原和繁華都市同樣具有吸引力。在這種背景下,區域旅游的差異性越大,越具有吸引力,旅游開發就要抓住區域特色,突出區域特色的生態文化定位和風格,大力發展區域特色旅游。比如,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國的民族傳統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民族地區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紛紛推出了各種類型的旅游活動,并且以民族風情游為基礎,其中民族傳統體育往往是民俗風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就可以以此為一個突破口,實現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開發的相得益彰。又如,在開發特色旅游方面卓有成效的常州就非常善于抓住機會,挖掘區域特色,借助其主辦的2013年第八屆花博會,在“以花為題”推動常州花卉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更“以花為筆”描繪了蘇南城鄉生態環境,“以花為媒”傳播了常州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花博園成為常州獨特的旅游資源,花博游帶動了旅游業的增長。
2014年,中國進入國民休閑旅游時代,旅游業迎來新的黃金時期,抓住這一機遇,發展新時代的特色旅游,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