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軍
(甘肅省玉門市第三中學)
如何讓農村學生對美術學習更感興趣、更樂學呢?如何讓教師教得更輕松、更有成就感呢?那就要在課堂上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不斷創設新的教學策略,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么對美感的發展的需求,也能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取自信。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對中、小學生來說,美術興趣是由學習美術活動本身和學習美術的目的、任務引起的。我們只有把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愉快地、參與式地學習,才能有效地培養農村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美術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解放了美術教師,靈活、自主地安排教學內容是新標準的一大特點。因此,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由嚴格按大綱要求被動授課的“講師”變成據新課標靈活的、有創造性的“探索者”。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耳濡目染的是身邊的生活環境,在生活中也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從而表現出地域特色的鄉土文化。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特點重組、優化教學內容,也可以合理吸納教材以外的各種教學資源。例如,刺繡、剪紙、石頭畫等一些有鄉土特色的手工藝,只要學生喜歡,完全可以引入美術課堂,而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本地區、本校的內容則可以靈活刪減,這就要求現代美術教師必須與時俱進。
甘肅是個多民族融洽相處的地方,在這里多種文化相互交融合,多種文化也在演進發展中,形成了西部文化獨有的特質。甘肅以其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藝術魅力吸引著世界的關注。在甘肅,有祁連雪峰、草原游牧、長河落日、大漠戈壁、嘉峪雄關、鳴山月牙、瓜州雅丹、走廊風光、絲路長城等自然風光;更有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國家重點文物古跡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馬蹄寺石窟和藏傳佛教圣地拉卜楞寺,道教圣地崆峒山以及大地灣文化遺址、馬家窯等文化遺;具有鄉土特色的手工藝也層出不窮。如敦煌壁畫、玉門的石畫、張掖的草編、慶陽的刺繡等民間藝術。美術教師應抓住這有力的本土資源,根據學生的喜好,有效開發美術的校本課程,在美術活動課中可設立“泥塑”“石頭畫”“廢舊材料制作”“電腦繪畫”等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愛好、興趣,自主選擇活動項目,以促進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動起來。
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校本課程研究,符合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采用國家統一的課程設置,課程資源被認為是規范性的教學內容,而這種規范性的內容又是按照學科編制的,教師無權也沒有必要對課程進行深層次思考,只能在課堂教學中忠實地傳授既定學科內容,教學蛻變成純粹“教教材”的過程。這樣,課程不知不覺走向了孤立、封閉與萎縮,走向繁、難、偏、舊。教學內容的惟一性,使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難以發揮,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也難以發生有價值的變化。蘇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寓教于樂、生動形象、靈感互動,開放美術課堂,將美術課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樂,極大地豐富著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雙重的情感感受,引導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在自己創造的作品中親身體驗與感受其形式美、內容美,創造美。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社會生活、藝術作品中的美,使其頭腦中留有豐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學生審美素質得到發展。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在想象中引起心靈的振動,產生藝術的共鳴。
而孩子們喜歡幻想,因為他們的生活本身就充滿幻想。所以,美術需要學生有幻想,繪畫課中讓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他們的內心世界,手工課可以讓他們把手中現有的瓜果、廢舊藥瓶或石頭變成調自己想想的圖像,如人物、妖怪、小動物……學生的想象力的飛翔是無止境、無窮盡的。音樂正是激發這種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初中美術《世界名畫賞析》的時候,想創設情境有選擇性地播放一些與圖片相對應的音樂,如《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馬賽曲》等,用與之相匹配的音樂和韻律去感染學生,我想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能感受的畫面與音樂相結合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在播放一些調曲詼諧,幽默又歡快的音樂,讓學生根據旋律來想象出畫面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創作情緒一下子提高了,隨著節奏的變化,學生作畫時創意大膽、自然、簡練,各種各樣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現在眼前,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能力發展了,興趣也提高了。
校本課程是校本科研的一種形式。在校本科研中,我們可以將校本課程開發與創建特色學校結合起來,讓學生美術特長能學有所用,在實踐中展現自我,找到自信;同時也能美化校園,讓老師退居二線,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校園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利用校園墻畫進行環境美化探討與設計。學生在活動中圍繞如何讓墻美起來,討論、畫畫。在他們積極主動追求美的同時,也參與了校園環境的美化。學生不再需要老師苦口婆心,講要注意環境衛生美化環境。學校也可因地制宜,營造具有濃郁的美術特色景點。讓這些景點成為具有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動的場所,如根據各班要布置好一個美術宣傳櫥窗;根據學校規劃在每班教室外墻讓學生布置繪畫,起到讓墻壁說話;把校園里的石頭、草坪、地面、燈柱等地方都利用起來,即可營造書香校園,又能讓學生。
[1]楊穎.課改中教師的角色定位.中國校外教育,2009.
[2]張青云.自信如何點燃智慧之火 讓課堂生輝.學周刊,2011.
[3]鄭金洲.教師做教育科研的十條建議.人民教育,2008.
[4]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