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土地流轉催生百余家庭農場
初春,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村民魏從建就忙得不亦樂乎,他一面指揮著幾個雇工為他約33.3公頃的小麥邊撒施化肥邊澆水,一面回答筆者的問題。剛卸完百余袋硝基雙效復合肥的魏從建樂呵呵地對筆者說:“去年一冬三個多月沒下雨雪,氣候干旱,應當給小麥及時施肥澆水,為今年小麥豐收奠定基礎。如果風調雨順的話,俺這33.3公頃小麥至少也能收20萬~25萬千克。刨除成本,今年就能凈賺15萬~16萬元”。
提起魏從建,四鄰八村的鄉親無人不知,因為“家庭農場”讓他出了名。他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33.3公頃土地,全部種上了優質高產小麥,他還打算在村邊約1公頃的地里栽上薄皮核桃樹,樹下種瓜菜,養上雞、鴨,肥料循環利用,建設綠色純天然循環家庭農場,打造品牌家庭農場。
如今,在社旗縣像魏從建這樣通過土地流轉擁有土地的家庭農場有100多個。
近年來,社旗縣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工作,為促進和規范該項工作,2012年投資30多萬元建立了社旗縣土地流轉信息中心服務平臺,通過網絡平臺為農村土地流轉牽線搭橋,方便了土地供需雙方的交易。2013年,該縣又組織7個工作小組奔赴農業生產第一線,進村莊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宣講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知識,強化服務,并開展了以“改善基礎條件、強化技術含量支撐、推動土地規模經營、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扶持種糧大戶活動。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該縣按照依法、自愿、有賞的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土地,發展不同形式的規模經營。截至目前,社旗縣已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公共交易服務平臺完成土地流轉3萬公頃,占全縣總耕地的36.7%,為社旗縣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了土地保障。
“發展現代農業,農村土地的有序流轉是一個重要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組織化、專業化、規模化程度,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該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李賀峰告訴筆者。
由于家庭農場搞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商業化運作,效益明顯高于普通農戶。在他們的影響下,周圍村莊的不少農戶也紛紛擴展了承包土地的面積。選用先進的實用農業種養技術,選用優質高產多抗的優良種子,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和科學防治病蟲害等先進技術,進行科學生產,戶戶都能獲得不錯的收入,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目前,社旗縣已通過土地流轉,催生出108個擁有6.7公頃以上土地面積的家庭農場,其中種植面積在67公頃以上的就有12家,讓農村土地真正“活”了起來。
來源:《南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