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中后期肥水管理
1.施好拔節肥,澆好拔節水。小麥從拔節至開花,根、葉、蘗、莖、穗等器官全面生長,群體和個體發展迅速,植株生長量大,分蘗逐漸成穗,是形成產量的一個關鍵時期,對肥水需求量較大,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因此,對于前期未澆水追肥的麥田,或返青期追肥量不夠的麥田,均應在拔節期追肥澆水,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千克。此外,高產田還要注意增施鉀肥。
2.澆好挑旗水,酌情追肥。挑旗期是小麥的需水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于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使土壤深層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對于春季沒有降水或降水較少的地區,應抓緊澆好挑旗水。缺肥地塊和植株生長較弱的麥田,可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
3.酌情進行葉面噴肥,延長葉片功能期。在小麥生長后期進行葉面追肥,不僅可以彌補根系吸收的不足,為植株提供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干熱風危害,增強葉片功能,延緩衰老,提高灌漿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麥產量,同時還可明顯改善麥粒品質,延長面團穩定時間。生產中,一般在灌漿初期葉面噴施1%~3%的尿素溶液,每667平方米噴50~60千克。葉面追肥最好在晴天16:00以后進行,7~10天后再噴一次。如噴后24小時內遇雨,則應補噴一次。
4.澆好孕穗灌漿水。小麥拔節后即進入孕穗-揚花-灌漿期,這既是小麥需水的高峰期,也是形成經濟產量的關鍵期,保證水分供應是確保小麥正常揚花、灌漿和增加粒數的關鍵。因此,必須澆好孕穗水和灌漿水。
一般在小麥揚花后10~15天澆灌漿水,以保證小麥生理用水,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減小干熱風的危害,提高子粒飽滿度,增加粒重。但此時澆水應特別注意天氣變化,嚴禁在風雨天澆水,以免發生倒伏。收獲前10天忌澆水。
宋良國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郵政局 1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