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霜霉病的生態防治
生菜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
葉片染病多從植株下部近地面處發生。病初產生褪綠色斑,病斑擴大后為淡黃色,受葉脈限制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田間濕度高時,葉片病部背面產生白色霉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發病盛期,多個病斑連接成片,嚴重時整個葉片被病斑覆蓋,導致葉片枯黃而死。
病菌以菌絲體及卵孢子隨病株殘余組織在田間或潛伏在種子內越冬。環境條件適宜時,病菌產生的孢子囊通過雨水反濺和氣流傳播至寄主植物上,從寄主葉片氣孔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初侵染后出現病斑,爾后受害部位產生新生代孢子囊并借氣流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該病病菌喜低溫、高濕環境,發病適溫為15~20℃,相對濕度為95%左右,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為3~7天。
生菜霜霉病的發病盛期為3—5月份和9—11月份。早春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的年份發病重,連作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較重,種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氮肥施用過多的地塊發病重。
1.種子處理。播種前用2.5%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包衣,然后將其放入3~5℃條件下冷凍48小時左右,可有效防病并提高發芽率。
2.輪作。前茬不宜為綠葉菜類,提倡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
3.精細整地。宜選擇土質肥沃、地勢高燥、排灌兩便、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種植。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盡量少追肥或不追肥,追肥宜使用化肥,最好結合澆水進行追肥。在雨水多的地區,建議采用深溝高畦栽培,并經常清理溝系,防止雨后積水引發病害。
4.合理密植。結球生菜的株行距以25厘米×25厘米為宜,散葉生菜株行距以30厘米×30厘米為宜,光照充足有利于植株生長,過密易引發病害。
周金利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農科站 1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