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區或農區市場收購未育肥的架子牛,在舍飼肥育場進行短期快速肥育(一般肥育100~120天),使其體重增加至450~500千克即可出欄,飼養期短,增重快,是適合農村發展的一種高效肉牛育肥方式。
選購育肥牛時,要注意其品種、年齡、性別、體重、體形外貌和健康狀況等。在品種方面,要選購夏洛萊、利木贊、西門塔爾、海福特等牛與當地牛的雜交后代,或秦川牛、南陽牛、魯西牛、晉南牛等地方良種。這類牛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飼料報酬高。在年齡、體重和性別方面,應選購1.5~2.5歲、活重300千克以上的公牛。這個階段的牛已渡過生長停滯期,其生長能力比其他年齡、體重的牛高25%~50%。在體型方面,要選擇雖瘦但體型大,胸部深寬,背腰寬平,體軀圓桶形,臀部寬大,頭大,蹄大,皮膚柔軟而有彈性,角尖涼、角根溫,鼻鏡干凈濕潤,眼睛明亮有神的牛。這樣的牛健康,采食量大,日增重高,飼養期短,育肥效果好。總之,購買時要堅持:不是良種不買,2.5歲以上的牛不買,體重不足300千克的不買,病殘牛不買,大肚子牛不買。
剛購進的育肥牛要隔離飼養10~15天,以觀察牛的健康狀況,消除運輸途中的應激反應,使其適應育肥環境。在此期間,要做好各項育肥準備。進場后馬上更換牛韁,對牛體進行徹底消毒(尤其是頭、蹄、尾部)。進場最初24小時內只飲清水,每次限量10~15千克;24小時后喂粗料,每天2次,每次1小時;頭l~2天連續肌肉注射維生素A,每頭每日注射50萬~100萬國際單位;進場第2天按每100千克活重用藥1.7毫克的量肌肉注射2.5%氯丙嗪,以消除應激;第3天進行防疫注射,并進行體內外驅蟲。體內驅蟲可選用驅蟲凈、左旋咪唑等藥劑,每千克體重用藥10~15毫克;外驅蟲藥可用伊維菌素等。
架子牛的肥育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過渡期、快速肥育前期和快速肥育后期。
1.過渡期。過渡期為30天。在此期間,應在飼喂粗飼料的同時,鍛煉架子牛采食精料的能力,盡快使精、粗料比例達到40∶60。一般每日每100千克體重喂1千克混合精料,日糧含粗蛋白質12%,鈣、磷含量在0.5%以上。喂料方式為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小時,間隔8小時。若牛不愿采食,可用中藥健胃。
2.快速育肥前期。快速肥育前期為30~40天。這個時期牛已完全適應各方面條件,采食量增加,增重速度加快。日糧中精、粗料比例調整為60∶40,每日精料喂量在每100千克體重1千克的基礎上另加10%,日糧粗蛋白質含量降至11%,增加能量飼料,每天喂2次,每次2小時,間隔8小時。
3.快速育肥后期。快速肥育后期為30天。此期脂肪沉積強,要繼續增加日糧中的能量飼料,粗蛋白質含量降到10%,精、粗料比例為70∶30,每日精料喂量在每100千克體重1千克的基礎上增加12%~15%,每天喂2次,每次2.5小時,間隔8小時。
育肥牛的日糧組成包括粗飼料、精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秸稈類粗飼料要進行粉碎、氨化處理,并在氨味消失后飼喂。精飼料用粗磨的玉米、高粱與麩皮、菜子餅類、骨粉、碳酸氫鈣等分階段按營養需要配制。一般谷物類占70%~80%,麩皮占10%,菜子餅類占10%~20%,礦物質占1%,碳酸氫鈉占1‰,此外,每頭每天還需補喂50克食鹽。添加劑包括抗生素類、微量元素類和維生素類三種。抗生素類可選用瘤胃素,其用量在肥育各階段(包括觀察適應期)分別為每頭每天60毫克、200毫克、250毫克、300毫克,均勻拌入精料中一次投喂。微量元素類添加劑應按產品推薦用量使用。肉牛育肥期間還需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按產品推薦量的1.5倍添加即可。若日糧中的粗飼料不是氨化秸稈,而是干草、青貯料或酒糟,則每頭每天可加喂80~100克尿素,可均勻拌入精料(由少到多)后與粗料合喂。
在整個育肥過程中,要堅持“飲喂上槽,休息下槽,單槽栓系,個體投料”;牛舍要干燥通風,冬暖夏涼;休息場地面為拱形,以便拴系時牛只頭高尾低,利于牛的反芻和休息;要短韁栓系,限制運動,牛韁長度為50~60厘米;要堅持刷拭牛體,從頭到尾,每天2次,每次10分鐘,以增加皮膚彈性和血液循環,有利于增重;要定期消毒;要堅持三查,即查精神、查飲食、查糞便,發現異常要及時診治;肉牛體重超過500千克,增重速度明顯減緩時,要及時出售或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