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踐行群眾路線 打造美麗鄉村
河南省濟源市王屋鎮五里橋村農民盧娟利用自家庭院興辦起了“農家樂”。面對記者的采訪,她說:“原來村里又破又窮,外出打工是沒辦法?,F在不出門一年掙個八九萬元,你想哪個更劃算?”這樣生意興隆的“農家樂”,在靠近王屋山風景區的五里橋村目前已多達96家。
五里橋村是濟源市2014年度打造的精品特色村之一,這樣的美麗鄉村,濟源還有60多個。2014年伊始,濟源市即被省政府確立為河南省唯一一個全域規劃建設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作為河南省最早開展的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經過8年探索,城鄉一體化已成為濟源最大的發展特色。如何在新一輪改革發展大潮中持續求進、力求先行,推進城鄉區域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濟源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以全域景區化、城鄉生態化為主題的“美麗鄉村”建設。
濟源市市委書記何雄說:“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只有真正將活動化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具體實踐,才能真正使全市所有規劃保留的行政村基本達到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要求,真正成為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美麗鄉村。”
幾年來,濟源市堅持用城鄉一體化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累計投入資金89.2億元,著力實施城鄉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要素配置六個方面的一體化,堅持城鄉一體編制規劃,在規劃上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發展特色,將農村分為城鎮帶動、產區一體、產業培育、特色民俗、生態宜居五種類型,形成了“中心城區+復合型組團+中心鎮+新型農村”的新型城鎮體系。
記者了解到,目前,濟源全市農村建立了“村收集、鎮運輸、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推行了“村集體主導、保潔員負責、黨員或農戶分區包干”的常態保潔制度;持續開展了以“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為內容的“五化達標”工程,農村的生態環境、農民的居住環境、農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
數據顯示,2013年,濟源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 152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 926元,增長12%。截至目前,濟源市已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自來水、廣播電視、通信、寬帶“村村通”和硬化路“組組通”,率先實現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城鄉醫保全覆蓋和城鄉養老保障全覆蓋。
生活富裕起來的農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建設上。承留鎮南勛村由村劇團的自編自演,升格成全市的戲曲大賽。除了唱戲看戲,更多的農民在籃球場、閱覽室、書畫室等文體場所學習知識,修身養性。
路平、水清、燈亮、村凈、景美、民富,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給農民群眾帶來了更強的生活信心和更高的幸福指數。濟源市市長王宇燕說:“我們將繼續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力爭用3至5年時間,重點打造6至8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和40至50個形神兼具的精品村、特色村?!?/p>
美麗鄉村建設,正在成為濟源市的一張亮麗名片。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