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權:夫妻間的那些事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圍繞在夫妻之間的生育權糾紛層出不窮。筆者收集了一些法律案例,希望能對婚姻中的男女有所幫助。
案例:小林是某重點中學教師,其妻玲玲在一家外資企業擔任銷售主管。4年前,兩人經人介紹相識后,幸福地走到了一起。然而婚后玲玲的肚子卻一直沒有鼓起來。一心求子的小林開始懷疑是自己生育能力有問題,準備去醫院做檢查時,玲玲道出了實情。原來,玲玲之所以沒有懷孕是因為她怕生孩子后體形、容貌變丑,故偷偷采取了避孕措施。此后,兩人常因生孩子一事爭吵不休。小林無奈之下,以妻子侵犯其生育權為由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法院經調解無效后,判決準予兩人解除婚姻關系。
點評:生育權應是夫妻雙方就生育問題達成一致的行為,男女雙方均有生育權,但生育權首先是一種選擇權,既可以生,也可以不生,不能強求。生育權屬于人身自由權的范疇,丈夫無權強迫妻子為其生育。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9條規定,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由此可以看出,生不生孩子是女方的自由,男方不得干涉,但男方可以通過離婚來維護自己的生育權。
案例:小吳和妻子曉慧經自由戀愛結婚。婚后不久曉慧便有了身孕,一家人為此興奮不已。誰料懷上孩子后,曉慧的脾氣出奇的大,經常與小吳及婆婆鬧別扭。一次爭吵后,曉慧跑回娘家,瞞著小吳擅自將5個多月的胎兒打掉。小吳得知情況后,怒不可言,痛心不已。小吳覺得妻子不尊重自己,以妻子侵犯其生育權為由,將妻子告上了法庭,要求離婚并賠償精神損失費2萬元。法院認為小吳和妻子因生育問題矛盾不斷升級,致使感情徹底破裂,在經調解無效后,判決準予雙方離婚,但駁回了小吳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
點評:基于女性在生育子女期間會給自己在工作、生活及健康等方面帶來較大的風險負擔,因此,法律賦予了女性在生育權方面更大的自由。作為男性,雖然享有生育權,但其生育權的實現,必須借助于女性的配合,男性公民行使生育權時,不得侵犯女性不生育的自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9條規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知,妻子擅自中止妊娠不侵犯丈夫生育權,丈夫無權主張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