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珍 朱麗麗 汪逢生(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 200438)
黃山學院歷來重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增大。學校現有體育場館總面積71824.22平方米。按比例標準建設有田徑場、田徑專項投擲區、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多種專項訓練設施。其中在黃山學院北區有田徑場(煤渣)1塊,籃球場(水泥)6塊,排球場3塊,乒乓球場(水泥)10塊。南區有塑膠田徑場1套,煤渣田徑場1塊,塑膠籃球場8塊,水泥籃球場5塊,塑膠網球場4塊,乒乓球場20塊,體操房及教學設備,跆拳道館及健身器材,健身房等。黃山學院在《體育器材、場地管理制度》中也明確提到“外單位集體和個人在不影響教學和訓練的情況下經體育學院辦公室同意,可對外提供有償服務”。說明實行黃山學院體育資源共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黃山學院的體育資源除了南校區和北校區的體育場館和器材設施外,還包括黃山學院的體育學院的老師和學生,黃山學院體育學院的老師有37人,學生近300人。經過對體育學院領導的訪談,了解到黃山學院體育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多次參與外集體單位舉辦的運動會的執裁和管理活動,有黃山學院附近的中小學、移動公司和電力系統,還有公務員考試中的體能測試等。此外,老師們還經常擔任全國及省內各種體育比賽的裁判工作,學生在健身俱樂部和社區廣場擔任教練等健身指導工作。
黃山學院體育學院的新聞資訊。包括校內和院內的體育活動表演,群眾活動新聞,這些都能在黃山學院體育學院網站中查到。另外,黃山學院圖書館中還有大量體育期刊和書籍。
通過調查,黃山學院附近社區居民鍛煉時間在2小時以內的占90.63%,選擇在“早晨”和“晚上”鍛煉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71%。這與學生上課的時間是錯開的,而且鍛煉時間不是很長。在運動項目上選擇“跑步、漫步”的人數最多,這類運動不需要運動器材,活動形式簡單。
研究發現社區居民認為社區體育設施無法滿足他們需求的人數占43.63%,近一半的社區居民對其社區體育設施不滿意,體育資源短缺影響了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頻數。且選擇“希望黃山學院場地設施及師資對其開放”的人數占54.16%,說明這部分人特別喜歡體育鍛煉,已經養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對體育鍛煉質量的要求非常高,并且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在是否愿意為使用體育資源付費的問題中,選“愿意,但費用不能過高”、“愿意”和“非常愿意”的人數占總人數70.84%。說明黃山學院附近社區居民大部分都愿意為使用黃山學院體育資源付費,但是選“愿意,但費用不能過高”的人數占比例最高,所以為了使更多的社區居民能夠使用,黃山學院體育資源在對外開放時,應著重考慮一下費用問題。每月的體育消費人數最多的是50元以下,占比例36.46%,其次是50-100元,占比例30.21%。說明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每月體育消費都在100元之內。說明人們的消費觀比較保守,會更傾向于費用低的運動項目。
影響黃山學院附近社區居民使用黃山學院體育資源的因素主要是沒時間,社區居民大部分都奔波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沒有太多的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為此應加大體育宣傳力度,讓體育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居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和社區體育設施缺乏使黃山學院體育資源共享具有一定可行性,因此可以確定適合資源共享的開放時間,根據居民參加時間的特點,利用課前課后的場地閑置來滿足居民的鍛煉需求。但也有15.63%的社區居民對黃山學院體育設施不滿意,對此學校應積極改善現有體育設施來滿足校內師生和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的需求。黃山學院可共享的體育資源有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師資力量和信息。要使體育資源共享模式健康有效的實行下去,需要綜合擴展體育共享的范圍,使其均衡發展。
[1]張華江.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共享可行性及對策的探討[J].襄樊學院(體育學校),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