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眾鳴(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 200438)
現代足球是近代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一種現代文化現象。足球文化賦予足球運動以獨特的意義,使足球運動不僅成為滿足不同社會、民族、人群文化需求的載體,而且成為表達不同社會、民族、人群文化精神與人文特色的標識,更使其成為凝聚人心、振奮意志的向心動力。可以說,現代足球運動伴隨著足球文化的形成、傳播、發展,已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文化標識之一。
中國足球之所以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傳統的足球文化在傳統的發展模式被打破之后,那種脫胎于計劃經濟時代單一政治背景與需求的足球文化已被顛覆。而新的能夠適應當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背景,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符合世界足球運動發展潮流的,既要面向政治,又要面向市場,還要面向社會與大眾,更要面向世界的多樣化背景與需求的新型中國足球文化還沒有能夠得到確立與建設。因此,重建當代中國新型足球文化成為振興、發展中國足球刻不容緩的重要內容與需求。
校園足球活動是振興、發展中國足球的源泉與基礎。同樣,校園足球文化也是構建中國新型足球文化的重要內容。校園足球文化,扎根學校,面向廣大學生,發揮足球特有的教育、健身、文化陶冶功能,肩負著傳播、普及足球基礎知識與技能,營造足球文化氛圍,重塑中國足球運動形象,培養興趣與愛好,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足球活動的重任。因此,校園足球文化建設必然成為構建中國新型足球文化的基本著眼點。
當前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開展中所反映出的指導思想偏差,發展方式錯位的問題,與沒有開展與建設真正意義上的校園足球文化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缺乏必要的校園足球文化的教育、宣傳與傳播,在校園內沒有真正形成濃厚的足球文化氛圍,使得各級學校和廣大的教師、學生與家長并沒有真正理解、認識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重大意義,不了解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具體內容、步驟、方案、目標與要求。因此,所期盼的培養興趣愛好,吸引廣大師生參與,擴大青少年足球人口,夯實社會基礎的效果與局面,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與奢望。
上海市在“十二五”初年,提出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以踐行“公正、包容、責任、誠信”價值取向為載體和抓手的精神文化建設總方針。指出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凝神聚力,使之成為上海加快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動力。為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十二五”期間,上海的文化建設既要把準歷史方位,又要緊隨時代發展潮流,打造特色海派文化。要著眼于人文精神的重構,增強城市文化意蘊與人文魅力,建設形態文明、功能文明與素質文明,提升城市形象和競爭實力,立足長遠、著眼現實,走向世界的“東方文化之都”。
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面臨當今國家和上海文化大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其挑戰,既有目前上海乃至中國足球惡劣的自身與環境文化因素,又有應試教育在吸引和爭奪學生、時間、資源等方面的文化強勢與慣性;所謂機遇,既有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又有增強、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社會期待與共識,還有上海打造“東方文化之都”戰略的強力推進與需要,更有黨和政府堅決鏟除足球腐敗,整頓聯賽秩序,狠抓青少年足球基礎,重振中國足球的決心與支持。
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雖然在發展模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能否從根本上克服和逾越當前校園足球活動存在的瓶頸和困境問題,給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帶來提振人心、動力強勁的蓬勃局面,進而為全國的校園足球活動的深入開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關鍵要看新型人才——“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培養目標的實現,并通過培養目標的達成,重新喚醒和重樹廣大青少年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社會對足球價值的認同與信心,否則就會在新一輪的發展、競爭中喪失其存在的價值。
依據文化學理論,校園足球文化可分為精神、制度、物質三個層次。一方面校園足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設是精神文化的基礎與客觀反映,另一方面校園足球的精神文化對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設具有引領與指導的作用。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步伐的加快,為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了強有力的經費支持,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物質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與充實。
為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國家頒布了相關的政策、條例與實施方案,成立了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上海市也提出重振上海足球,適應國際大都市發展需求的口號,并依據實際情況,成立了校園足球聯盟,理順了組織管理體系,同時正在組織、推進的上海市“中學體育課程專項化改革”試驗等等,都為上海市的校園足球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環境與保障。
精神文化是校園足球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校園足球文化的最高層次。是形成校園足球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礎。是提升校園足球核心競爭力的途徑和手段。
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的精神文化決定了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的內涵、宗旨、目標、價值取向、活動規范等發展理念與行為準則。其內涵就是要通過足球活動,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拼搏意識和團隊精神;其宗旨就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足球活動,促進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推進素質教育;其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在普遍提高青少年學生足球運動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發現、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新型青少年足球人才;其價值取向就是要以普及為核心,重塑中國足球運動形象,擴大青少年足球人口;其活動規范就是以校內活動為中心,面向廣大青少年學生,營造足球文化氛圍,培養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確立以普及為核心的發展指導思想,才能擺正擴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普遍提高青少年足球運動知識與技能,夯實社會足球基礎的發展目標。
上海市的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應積極適應國家文化建設大發展的步伐,主動融入建設“東方文化之都”的總體規劃之中,使之成為上海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進而成為打造、提升上海城市聲譽、城市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與標志之一。
上海市校園足球文化建設必須制訂發展規劃,突出精神文化的建設,不斷提煉、打造、形成自己特有的核心競爭力。并以此確立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目標與發展方向,昭示校園足球的價值觀、宗旨與追求,激發全體師生的凝聚力、創造力和使命感,吸引廣大孩子、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積極投身于校園足球活動之中。
首先,校園足球文化建設中人力、物力、財力的合理配置,和諧發展環境的優化,必須要有科學、規范的制度文化的堅強保障;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建設,必須指向、服從精神文化建設的需要與引領。其次,在文化建設指導思想上必須理清引進與繼承、消化、吸收與最終形成自我的關系。依據上海以及我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水平與現狀,在校園足球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層次的東西可以積極引進,制度文化層次的東西可以學習、借鑒,而精神文化層次的東西,必須得靠我們自己來建設。
上海市校園足球的文化建設必須緊跟上海的城市、教育改革發展步伐,主動融入上海文化發展規劃之中,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構建獨特的文化內涵,為上海的城市文化、教育文化、體育文化以及社會發展提供健康、正面的精神風貌,在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東方文化之都”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校園足球賦有普及、傳播足球知識、技能以及足球文化的特殊使命,必須堅定校園足球的教育、健身、文化的功能定位,正確處理校內五大活動的關系,理性把握普及與提高的關系,突出普及的基礎地位,真正體現校園足球活動的本質。
首先,在管好、用好政府專項投資基礎上,與各級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資金融為一體,積極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為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籌措充足的資金保證。其次,科學高效地利用好資金與資源,協調五大活動內容建設的資源配置,保證文化建設的優先發展,使其能夠真正發揮應有的先導與引領作用。
[1]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11—2015)[S].解放日報,2011,3.
[2]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S].體群字[2009],54號.
[3]杜琳琳.鑄就現代大學精神文化[J].文化學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