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文學(長春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32)
小城鎮是與農村群眾是有一些的區別的,從經濟生活的方面來看,小城鎮是高于農村群眾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并不是以農業生產作為自己的本行職業。總的來看的話,從地域、經濟、人口、環境等等的方面來看的話,小城鎮雖然和農村社區有著不同的地方,但是在一定的因素來看還是和農村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小城鎮可以算得上是城鄉之間的中介,推動著城市與農村的雙向交流,小城鎮在農村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之后,小城鎮在農村工業發展中得到了空前的轉變。
小城鎮的體育發展的本質是推進農村體育發展的主要關鍵因素,而且還是推動農村體育發展的點、面結合的主要部分。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吉林省小城鎮發展形式能否帶動小城鎮的體育發展,帶動娛樂文化生活;還有小城鎮中的關于體育的問題;小城鎮的體育能否發展起來;能否帶起周邊小城鎮的體育;最后就是吉林省小城鎮體育進程中遇到的問題等等。
吉林省大概有八十個小城鎮,其中包括長春市的轄南關區、朝陽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高新區、經開區等等,吉林市的轄船營區、昌邑區、龍潭區、豐滿區、高新區、永吉縣等等,四平市的轄鐵西區、鐵東區、公主嶺市、雙遼市、梨樹縣等等,以及遼源市的西安區、東豐縣、東遼縣等等。還有其他市的小城鎮就不一一舉例了。
依據課題指標的總體設計,在這個準備工作的基礎之上,還擬定了一份《我國小城鎮群體體育現狀以及發展模式》的專家考察問卷和《我國小城鎮體育發展的模式》的群體調查問卷。在2005年末采取的是分片、分層,全面展開的方案實行調查工作。這些專家調查問卷主要發放到吉林省的各個小城鎮的基層領導或者負責人,而群眾調查問卷主要發放到各個小城鎮的全體民眾。
(1)群眾體育運動項目。
由問卷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出群眾人民的主要運動項目是一些技術含量很低或者娛樂性低的運動,還有就是徒手訓練的等等。說明過去的一些體育類型比較普遍。從地域形式上來看,游泳項目還沒有成為吉林省小城鎮的主要運動項目,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游泳這一體育項目比較受季節性的影響,而且它的技巧性要求比較高。這就顯示了吉林省在水上項目的發展還存在著較大的限制性。我們從地域特色來看,充分的利用好資源的優勢,積極發展水上的體育運動項目,擁有區域性和全民性的水上運動對于群眾健身強體具有重大的意義。
(2)群眾體育運動場所。
由問卷調查數據結果表明,小城鎮體育運動的場所都不是正規的。基本上都是由民眾自發組織形成的運動場所,可想而知,結構肯定比較簡陋。這就說明了吉林省小城鎮的體育發展的進度和吉林省小城鎮的經濟發展是不協調的。另外還可以顯示出城市當中的體育設施和場所與小城鎮的體育設施以及場所是不平衡的,這也相當明顯的表明城市的體育發展的資金投入是高于小城鎮的。因此小城鎮被迫只能利用其他的空地來進行填充空缺,比如公共馬路、公路或者街道、住宅小區的空地亦或其他的空地等等。對此,為了改善小城鎮的體育運動的發展,必須加強小城鎮體育運動發展的建設強度,加大體育運動的投入資金,增添體育運動器材,滿足廣大人民的體育運動的要求,并且可以讓群眾強身健體。
(3)群眾運動動機。
目前,小城鎮居民也基本上意識到了體育運動對于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基本上現在的廣大人民群眾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能夠自主地進行體育運動來強身健體,從運動組織形式上來看,都是個人行為或者和鄰居、朋友還有企業或者社區組織等等。從體育運動的方法上來看,小城鎮的廣大人名群眾缺乏體育鍛煉的科學方法,以及對于科學運動鍛煉的知識的匱乏,對于自身的健康診斷知識的缺乏。小城鎮的廣大人民群眾的運動鍛煉基本上都是跟從大眾化的。這樣的惡性循環的形式令人擔憂,因此相關的部門需要盡快地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拯救,并且知道小城鎮體育運動鍛煉的科學方法。
(4)群眾健康花費。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小城鎮廣大人民群眾用在體育鍛煉上的投資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群眾是不花錢的,還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群眾基本上每個月用在體育鍛煉上的花費是30-50元,超過100元的基本上寥寥無幾。從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小城鎮群眾的體育花費的情況。自從1989之后,吉林省小城鎮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還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為7000元右,然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3000元左右。我們從體育花費的情況上來看,體現出了吉林省小城鎮居民受到體育價值觀、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等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從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人民收入的不平衡性,花費資金而獲得健康的意識比較差。然而,小城鎮的經濟發展日益提高,并且伴隨著體育項目設施也隨之發展,小城鎮群眾的體育運動鍛煉強身健體的意識以及觀念也隨之加強,收入也日益加強,肯定會改變這一不好的現象。
(1)體育運動的開辦地點。
小城鎮的居民活動就會形成相應的空間調配,人民活動就會占據一定的空間和地點。因此,小城鎮舒適和合理的空間是居民進行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保證。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身體健健康康。然而,有了人民的健康的身體才能保證人民高質量的生活設備。我們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出,吉林省小城鎮的體育運動場所等設施相對較少,而且體育場所設施對社會開放的程度相對較低。我們從實地考察的情況來看,居民的豪華住所體現出人們投資更多的是在于享受生活,對于體育運動的投資基本上都忽略掉了。吉林小城鎮的體育設備不能夠滿足人民的體育消費,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吉林小城鎮的體育設備建設與小城鎮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平衡。
(2)體育人民的年紀狀況。
我們從投入到體育健身運動的居民的年齡的情況來看,吉林省小城鎮人民的體育運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中年人占據了一半不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接下來是青年人占據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不參與到體育健身運動中,還有就是老年人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不參與到體育健身運動中,最后就是少年兒童有百分之二十的左右的人不參與到體育運動的活動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青年人的強身健體的情況相對較差,主要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是家庭的頂梁柱,需要扛起家庭的負擔,整天忙于工作,為生活而奔波。他們忽略了體育運動有利于身體健康的重要觀點。為此,提早加強青年人的體育健身的意識,是保證小城鎮體育運動穩步發展的關鍵。
我國的群眾體育運動的戰略部署主要分布在以農村為重點。小城鎮的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小城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基本建設基本上聯系在一起,所以用一個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體育發展水平,更加不應該長時間地穩定在一種模式上。因此,我們必須開創其他新的模式來適應目前的小城鎮體育發展情況。為此,開創了四個創新的模式,旅游型、企業型、園區型、家庭型。
最近幾年,我國的吉林省小城鎮地區主要就是,以產業化為發展,來大力推進體育發展事業。目前,小城鎮體育運動發展事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小城鎮群眾體育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為此,依據我國吉林省小城鎮的地域發展,相對應的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模式為吉林省小城鎮的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葉建強,樊炳有.小城鎮體育的性質、功能及發展走向[J].浙江體育科學,2006(02).
[2]程遠義,張英,龔橙華.大邑縣新型社區體育現狀與開發利用研究[J].體育博覽,2011(07).
[3]張健.高校體育資源向周邊社區開放模式的調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03).
[4]丁響,吳軍偉,林大參,高麗華,方媚.上海市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及運行模式的構建[J].體育科研,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