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格日樂圖(內蒙古民族大學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內蒙古地處我國北部,除了擁有很多寶貴的物產資源以外,還擁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內蒙古地域遼闊,居住了很多的少數民族,各個少數民族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都積淀了自己獨特的體育項目,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蒙古族的“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回族人民在古爾邦節、阿術拉節、開齋節、白拉提節、怒魯斯節等節日都會舉行各種祭典活動和文體活動,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摔跤、武術、趕木球、拔河、扔石鎖、爬山成、皮條等表演和體育競賽;滿族的歷史比較悠久,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項目,常見的活動有舉重、跳馬、射箭、騎馬、摔跤、打大圍、打小圍等,在舉行的宴會上,常常也會有一些體育運動項目,例如雪地走、珍珠球、通臂拳、二貴摔跤、布庫等。除了蒙古族、回族和滿族這些體育活動之外,內蒙古地區的朝鮮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其他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獨特的體育競賽和活動,共同構成了內蒙古少數民族豐富的體育資源。
從大量的調查資料分析結果來看,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和資源的分布和規模呈現出零星分布,過于分散,規模較小的特征。由于受到內蒙古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該地區的少數民族大都是分散居住,所以其體育運動項目也呈現出比較分散的特點,各個民族之間都只是對本民族的體育項目比較了解,對其他民族的知之甚少。由于不同少數民族的居住地相對比較封閉,一般都是本民族的聚居在一個固定的地域范圍內,本民族的體育項目與其他少數民族的交流比較少,甚至基本上沒有交流,造成體育項目出現孤立的情況。
內蒙古地區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等方面,所以,要想實現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的良好發展,就要集中考慮和充分利用這幾個方面的優勢,抓住一切機會合理利用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資源。但是,從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他們對自身的優勢普遍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民族體育文化的獨特性和寶貴的價值,有一些可以充分體現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沒有得到開發,尤其是體現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的觀光、體育表演和比賽仍然在沉睡,沒有為體育產業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少數民族文化的演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過體育項目可以展現出少數民族的精神和信仰,早已經成為民族的代表。但是,隨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富有特色的體育項目發展的條件和社會需求都發生了一些變化,而現在人們的業余時間大部分都花費在逛街和電視電腦前,很少一部分人會抽出時間參加民族體育項目。這樣一種狀況就造成現代流行的文化娛樂項目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在加上有關部門對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重視度不夠,就造成其影響力較先前時期有很大下降。
經過較長一段時期的發展,內蒙古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再加上國家對該地區的財政投入增加,并且提供很多優惠政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但是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平均水平相比較,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的絕對值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由于該地區經濟發展存在滯后的問題,再加上政府財政支持度有限,大大制約了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如果這種情況不能盡快得到有效解決,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很可能會面臨舉步維艱的情況。
從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現狀來看,該地區體育項目的發展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給體育產業化的發展造成很多困擾和難題,為了幫助民族體育產業走出困境,打破傳統的限制,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就要針對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在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的發展進程中,實現特色體育項目的社會化是一個重要環節,實現社會化最主要的途徑是靠社會人士的傳播。加快對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讓更多的人更好的認識民族體育項目,在擴大知名度的同時也可以吸引體育愛好者慕名而來,旅游的發展不僅可以增加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可以用旅游來帶動體育的發展,用民族體育項目為旅游增加色彩,為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服務。
盡管國家和政府對內蒙古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財政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但是仍然不能滿足該地區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現實需要。為了實現體育產業化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財政投入和支持力度還要加大,國家可以增設專門的資金用于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的開發,為促進他們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為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的發展解除后顧之憂。
現代人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較先前時期比,都有了比較顯著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們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喜歡參加一些健身項目。內蒙古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中,不乏是以健身為目的的,也有一部分是以競賽為目的,要想促進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就要發揮體育項目的健身性,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民族體育活動中來。
要實現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的快速發展,除了依靠政策、資金等因素以外,還必須培養一批專業性的人才。他們要對市場規律比較熟悉,并且掌握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能夠用敏銳的眼光發現體育項目的市場資源。除了管理和經營方面的人才之外,還需要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表演人才,通過表演展示體育項目的精髓和民族特色,讓人們對這些體育項目有更好更深的了解,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民族體育項目中來,促進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社會化進程。
綜合上文關于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現狀的研究,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在傳播少數民族文化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少數民族的文化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和政府應該大力保護和支持的產業文化。針對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就要根據當地的人文地理特點,從體育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為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提供優良的條件和環境,實現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目的,同時也可以為促進內蒙古文化的發展和構件和諧社會起到促進作用。
[1]叢密林.內蒙古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理論定位與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06).
[2]孫吉旺,高興.內蒙古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3]李政,周道平,李成軍,唐君玲.我國西部地區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可行性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