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宇威(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日語系 北京 100875)
體育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活力,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競技體育不斷發展。但是社區體育發展遲緩,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亞健康人群迅速擴大。而城市社區群眾體育的主體是社區居民,主要活動場所是各健身點、公共體育場和活動中心、社區花園等,主要活動方式是身體運動等,主要活動時間是閑暇業余階段,主要目的是促進健康、娛樂身心、增強體質。對于我國人民身體素質提高,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目前,單一政府指導的舉國體制,很難適應群眾體育的發展。我國應轉變體育發展觀念,提高國民素質,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
同時我國的社區體育組織管理和服務管理不夠完善,社區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和質量不能得到保證,相關人才大量缺乏,體育運動設備匱乏陳舊,我國的社區體育嚴重依賴政府,發展緩慢,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群眾體育需求的飛速發展。
孫吉在《城市社區群眾體育管理研究——以上海市虹口區為例》中指出:群眾體育分為廣義與狹義的兩種概念:即廣義的群眾體育是指涵蓋除競技體育以外的各種人群的體育。“本質上它是指廣大群眾在余暇時間中廣泛開展的,以身體運動作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進行娛樂消遣為主要目的”,在身心健全發展的階梯上不斷超越自我,促進社會物質、精神文明進步的大規模社會實踐。狹義的群眾體育,又稱“社會體育”,則是指除在學校和武裝力量體育(軍、警部隊)之外的群眾體育部分。
由此可見,社區體育是群眾體育必不可少的一環。
社區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單元,隨著經濟發展,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于體育要求也日益提高。
而現在社區體育發展呈現出供求嚴重不平衡的狀態,同時發展體制相對滯后。橫向相比,我國的社區體育發展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縱向來看,我國的社區體育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同樣不相適應。因此對中國社區體育的研究迫在眉睫。
加強對我國社區體育的相關研究,不僅有利于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更有利于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文化強國。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社區體育發展方面起步早,形成現代管理體制,并在組織運行機制上有較成熟的模式:一是美國的社區自治模式;三是日本與北歐的中間模式。
就以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社區體育運行的重要特點來看:
日本的體育俱樂部具有業余性、自愿性、公開性、民族性、公益性和獨立性等特征,即能夠充分利用各類社會力量,最大限度地組織廣大群眾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又有利于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是一種方便群眾、行之有效的開展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以上發達國家根據本國國情探索出了適合本國的社區體育發展道路,通過發展體育俱樂部的形式,將社區體育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體育俱樂部是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社區體育組織形式,而他們的經營方式基本上是自主經營加政府扶持,而且國家也針對體育俱樂部制定了相對完善的法規和政策。
這種先進的體育俱樂部模式將社會資源和政府扶持有機結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明確指出:“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此發展好體育指導員制度對我國的社區體育發展有重要意義。
新公共服務理論是上世紀末興起的一種公共行政理論。該理論認為政府作為最主要的公共管理主體,應該服務于公民和公共利益。為完善公共服務質量,政府的公共管理需要公眾參與其中,同時,公眾想要更好地參與公共事務,也需要政府完善公民參與機制。新公共服務理論有七個主要觀點(服務于公民而非顧客、追求公共利益、超越企業家身份,重視公民身份、戰略地思考,民主的行動、責任并不是單一的、服務而非掌舵、重視人而不只是生產力。而這七個觀點中很多觀點對于完善我國公民參與社區體育機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新公共服務理論反對以往的單一的政府主導性管理,而倡導政府的服務性。同時新公共服務的以公民利益為主,重視公民身份等思想,也體現了社區體育要以人為本,服務于民的根本宗旨。
(1)完善法律法規。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
(2)健全管理機構管理組織。
(3)發展完善多基金籌措形式。資金是社區體育發展的基礎,必須實現資金籌集的多渠道化,才能更好的發展社區體育。
(4)完善豐富體育物資:學校、社區資源共享。在社區體育的發展進程中,廣泛存在著體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而在日本的社區體育的體育設施都是對公眾開放的,日本的《學校體育法》就有學校體育設施必須對外開放的相關內容。這一舉措就為社區體育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和場所保障。
(5)引進體育俱樂部建設制度、體育指導員制度。歐美、日本等國的體育俱樂部建設和體育指導員制度已十分完善。目前我國社區體育指導員專業性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技術水平和相關體育知識不足,文化層次低,并且以中老年兼職為主。如此現狀,必然嚴重制約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針對這一現實,我國應加大對社區專業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增強體育指導員專業知識,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可以進一步提高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待遇,吸引更多的體育專業的年輕人加入社區體育指導員的隊伍,充分發揮社區體育指導員的作用。
(6)動員社區群眾,樹立體育價值觀,提高健康投資觀念。目前,我國社區體育發展受限很大程度上源于居民的健康意識不足。加強體育鍛煉的宣傳,是社區群眾樹立正確的健身觀。
社區體育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而目前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嚴重依賴政府,管理不完善,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社區體育的發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社區體育的經驗,促進中國社區體育的協調發展。
社區體育的發展僅僅依靠政府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在我國要想真正發展好社區體育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服務人民;協調多方力量,借鑒創新別國先進經驗,并結合本國國情加以發展。
充分發揮社區群眾體育主要管理方式的作用,加強嚴格有序的組織管理,鍛煉者自主鍛煉 有效的將體協社團和居委會的工作結合起來,同時充分發揮體育俱樂部和專業體育輔導員的作用,促進社區體育的健康發展。
[1]孫吉.城市社區群眾體育管理研究——以上海市虹口區為例.
[2]黃燕飛.中日社區體育管理體制比較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05.
[3]黃燕飛.中日社區體育管理體制比較研究.
[4]張龍.國外社區體育組織管理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
[5]林青,林韋君.日本社區體育體制對我國社區體育建設的思考.巢湖學院學報,2006,03.
[6]項婷.新公共服務理念與公民參與機制優化[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