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華(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新鄉 453007)
道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繁瑣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復雜的社會關系,為了保障正常的活動秩序,就需要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其行為有必要加以約束,不含有法律和規范的約束,這就出現了道德問題。體育活動是一種的社會活動,人們在這種社會活動中同樣形成特殊的社會關系,因而也存在著特殊的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之間關系的行為原則和規范,這就是體育道德產生的客觀基礎。
現如今人民群眾的道德底線一直在接受的社會發展的考驗,個別事例直接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道德底線就像拔河比賽的標尺一樣,在“分界線”上來回游走;經濟大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刺激著這一社會現象,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在體育運動中也不乏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在職業聯賽中,為了謀取私利,興奮劑、黑哨、賭球等事件頻頻發生;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的刺激,這必然會刺激體育運動公平性的原則,不僅職業聯賽中,企業職工在業余比賽中也隨著這些事件的發生開始請外援、職業選手、賄賂裁判;就連廣場舞也開始頻發噪音擾民等糾紛等等。
體育道德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對體育道德的深入研究我們不難發現,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體育道德范疇,針對各時期體育道德的闡述也很少見。新時期體育道德的內涵應該以新時期的體育運動為出發點,新時期的體育運動離不開政府、人民大眾的支持,離不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體育作為一種職業逐步商業化,為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和技術支持,同時,體育商業化本身卻存在著巨大的道德風險。商人逐利,是金錢和利潤,競技體育一旦注入商業元素就必然會沖擊公平競爭的原則,動搖體育道德觀念,誘發形成一味追逐名利和金錢的不健康的道德心理,導致各種弄虛作假的不道德行為。
如今職業運動員作為公眾人物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影響力,身為公眾人物,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被察覺,傳播體育的真正魅力,更需要加強體育道德教育。
各大集團、企業開展的各式各樣的職工文化活動中,職工體育賽事逐漸白熱化,甚至同行、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企業為了加強交流合作,多數以友誼賽的形式作為消除人們陌生感的方式。如籃球賽在對抗中耍小動作坑害對手;乒賽遮擋發球等都是不道德的行為;廣場舞作為大眾體育的新成員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參與人數眾多,老少皆宜,但是城市廣場有限占用社區主干道阻塞交通,時間不定、噪音污染影響他人休息,這些都是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卻都是影響大眾團結、社會和諧的關鍵因素,剖析原因就是個別人的自私,自身素質低,煽動、影響了整個團體,導致一系列不文明、不道德、不和諧的社會現象。
根據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健康是當今社會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如今的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等,而如今大多數人都處于一個亞健康的狀態,沒有一個科學的減壓緩解方式,諸如酗酒,賭博等越來越多。大眾體育的興起與發展一方面可以帶動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制于國人的消費觀念和傳統觀念,新的事物興起必然可以帶動發展體育產業,另一方面,健身追求的身心的愉悅,堅持一個運動項目必然會達到一個較高的領域,滿足、自豪感隨之而來,會刺激著不斷進取,追求更高、更快、更新、更難、更高水平的技術動作,同時不斷創新,更加頑強拼搏,這種意識主導下同化消極的生活觀念。體育道德能主導人們形成集體主義、民族意識和愛國主意的意識,人們以強身健體為目的,參加體育運動為手段而自發的組織形成了大眾體育,應該正確的引導、鼓勵,杜絕不良行為的出現,響應黨和國家的政策,各個機關部門的一把手也應該積極參加全民健身運動,以身作則,傳播高尚的道德風尚、積極向上的態度,體育運動也有體育道德規范的約束,不能隨心所欲,在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強健身體的同時,被體育運動的魅力吸引;近朱者赤,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潛移默化的提高了道德素養,更提高的自身素質,倡導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體育道德建設是一項宏大的良心工程,從點滴做起,長期不懈的完善體育道德建設。誠實守信是體育人自發的遵守和維護公平原則的基礎;踏實團結、敬業奉獻是取得成績、安定和諧的紐帶和橋梁;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集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體育道德是體育運動發展的基礎,沒有體育道德的約束體育運動發展也不會長久;體育道德也是構建社會道德體系的一部分,社會領域廣闊復雜,有著多元的利益格局,體育道德屬于社會道德的一部分,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道德才會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也會得以體現。
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念,既能在體育道德范圍約束之內調整自己行為,自我監督,又能調整他人社會行為,不僅實現了自我教育,也能多方位、多角度的開展教育和自我教育。在體育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容易忽略掉的是教育的持久性和穩定性,體育運動只是前奏,道德引導和教育才是最關鍵的,主題還是在于人的教育,素質的提高,結合體育行為對體育道德人格的培養,大力開展德育,積極接受道德規范的約束,形成良好的氛圍,為道德建設做好思想基礎。
有法可依是一切社會行為的準則,在思想建設的角度上加強法律規范的形成,能更加有利體育道德規范的落實,充分發揮體育道德的約束和規范等作用,為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加強公共健身場所和器械的建設,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和社會體育活動的結合,校園體育可以為社會體育健身提供場地和器械,社會則可以投資校園建設,建設大型的體育場館等設施;對大型的健身俱樂部之間的合作,社會影響力較大的活動加以表彰和部分物質獎勵,成立健身俱樂部委員會進行監督。健全和完善體育道德的監督機構,發揮電視、廣播等傳統的媒體的作用,公開化的監督,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的作用廣開言論,發揮輿論威力,諸如新型的“道德法庭”就是到的監督最強有力的工具,以此喚起大眾社會責任感,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
體系都構建要特別注意貫徹落實的情況,體系的建設不是假、大、空的隨便說說,注重研究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實際落實,要緊密的結合體育運動,使道德的力量真正的深入人心,才能發揮作用。
[1]馮炎紅,張昕.日本發展大眾體育的理論與實踐對完善我國大眾體育的啟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5).
[2]侯斌.事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道德及其保障制度[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
[3]李莉,程秀波.體育道德現狀與體育道德建設[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