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春和(河套學院 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2002年國家教育部頒發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對高校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培養目標以及教學方法等涉及到體育教學中的各個重要環節都進行了完整的修訂更新,新的指導綱要中所闡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集中體現了體育教育的與時俱進,強調突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占有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的核心思想為指導來建構人性化的高校足球教學體系,不僅能夠促進足球教育模式的創新,也符合新課標下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培養出素質更全面的人才。
傳統的高校足球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對足球訓練技巧的教授和訓練,然后通過對書面理論知識測試、體能測試和足球技能的展示測試來判定學生的體育成績。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學生學習到部分足球知識,但是這種考試制度與大學體育足球體育教育的目標嚴重背離。大學體育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就是做到體育運動參與、通過體育鍛煉掌握體育項目技能和提升身體素質以及通過體育運動調節心理壓力。所以,傳統的足球教學模式只是將足球技能的掌握、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足球課程成績的評判標準,是片面的,是不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
傳統的高校足球教學理念就是重視對足球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主要原因就是體育老師片面認為提高足球水平就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所以在目前的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僅僅是體能熱身訓練和足球技能訓練,這種傳統的足球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不能顧及到學生的學習感受,也不能達到通過體育運動調節心理壓力的教學目標。所以,在高校中足球課程教學中,很多學生由于對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和足球技能訓練不能承受,出現厭學情緒,同時,由于自身的足球技能達不到老師要求,導致最后成績分數較低,使得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
傳統的高校足球教學評價形式主要就是對足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部分足球知識書面理論考察來作為足球成績評價的標準。一般來說,足球技能掌握程度的考察主要就是以學過的某幾項足球技術作為考察范圍,現場演示。根據演示表現,根據規定的成績階梯標準來進行打分,再加上學生的書面知識掌握評分和學生的出勤率以及平時表現的打分就構成了學生足球科目的最終成績。這種評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沒有考慮到學生先天體質差的因素,另外,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沒有納入到評價體系,不能體現對本身基礎薄弱,經過努力鍛煉取得很大進步的學生的獎勵。所以當前高校足球教學中的評價體系必須要進行改進和完善。
足球的教學內容包括足球技能、足球戰術以及自身的身體素質和比賽心理調整等。首先,教師要將基本的足球知識教授給學生,在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中,老師不能只僅僅口頭敘述,要通過自身的實踐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足球技能培訓和實戰戰術作為足球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動作細化教學。另外,在教學中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群體自身身體素質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對學習程度低的學生進行二次集中訓練。
熱身運動有利于促進學生身體器官的舒展,以免過度訓練對身體造成傷害。此外,足球訓練強度大、對抗激烈、拼搶積極,所以在訓練中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做好安全知識的普及教育,讓學生在訓練中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在做熱身運動時,老師要做到以游戲性和足球技能的訓練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也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整個課堂氣氛的和諧。
體育老師在足球教學中扮演的是引導者角色,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中應該創新教學方法來啟發引導學生對足球技能的自主學習性和積極性,通過老師對基礎知識的傳授,基礎技能的演練來促進學生對足球技巧的理解和探究,從而達到及一反三的學習效果。比如在教授某一動作時,老師先向學生演示動作然后講解動作要領,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結合老師之前演示過的動作進行動作回想演練,當學生進行幾次假想演練后,老師再邊演練邊重復動作要領,最后讓學生重復練習,最后進入實戰訓練,這樣的循循漸進教學過程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足球技能知識的掌握,而且可以將運動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習興趣。此外,在具體的實戰訓練中,老師除了要強調實戰技術和安全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拼搏精神,通過循循漸進的心理素質培養,來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運動帶給自身的快樂。對于學生群體中的個體差異,老師要區別對待,進行因材施教,采取新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
足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對足球課程的學習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由于身體素質訓練的形式比較單一并且枯燥,再加上學生不理解足球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之間的直接聯系,所以在足球課堂中的素質訓練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目標。要想改善這種現狀,提升身體素質練習,首先需要提升學生對身體素質訓練的認知程度,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在練習時注重將身體素質訓練和球技訓練相結合,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采取積極的教學引導措施來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練習,比如可以采用小范圍內的一對一控球、搶球訓練,規定時間段內的運球折返練習等。
我國目前的足球教學評價標準基本上都是追求成績結果的絕對的數量化。并沒有妥善處理好絕對評價、相對評價之間的關系,所以就導致基礎好的學生很容易拿到高分,身體素質差、底子薄弱的學生即使平時很努力也拿不到高分的現象。所以為促進更加公正,高校足球教學的評價體系要做到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的有機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核評價體系中要包括平時表現和出勤率、大綱要求中的知識點考核以及涉及多方面特殊原因的主觀評價因素和標準。
綜上所述,足球的教學要求要以“以人為本“作為指導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到通過足球教學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但是目前的高校的足球教學中卻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還無法實現新課標理念要求的教學目標,從足球的教學現狀中折射出的是整個高校體育教育的弊端。所以對高校足球教學和對整個高校體育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改善勢在必行。
[1]孫蘇明.高校足球表象訓練教學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9(06).
[2]汪瑋琳,舒川.高校足球精品課程教學內容建設的實踐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06).
[3]潘建華,楊次榆.制約高校五人制足球開展的因素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