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 蘇州 215137)
體育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終身體育理念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學是層次相對較高、科學性較強的素質教育,其主要是針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增強學生品質,最重要是的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精神狀態,走入社會以后能夠快速適應。自2002年教育部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等文件后,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篇章。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工程,涉及到的改革內容十分廣泛,通過體育教學思想、內容、方法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我國教育思想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強調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結合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形勢,以高效學生的實際狀況為依據,對高校體育教學思想進行改革,從而樹立科學的體育教學思想,促進教學改革的持續發展。
教學內容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也是影響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教育部門和高校應當充分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大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學習興趣,對高校辦學個條件和教學資源配置進行充分考慮的基礎上,提高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體育技能。
從目前的高校教學方法來看,與中學體育教學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學生的反復練習、教師的反復糾錯,這種單一、重復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年齡特點,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高校教學改革管理的內容,主要是針對課程體系、師生關系、教學評價等進行調整,以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根本指導思想,結合現代教學發展的規律,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以此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科學化和合理化。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仍然廣泛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卻忽略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培養,也忽略了大學生主管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大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養成。
當前,高校體育課程開設的教學內容較為復雜,不夠細化,不能滿足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現代的大學生長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接觸到的社會信息較多,展示自我和的欲望較強,因此他們更傾向于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進行深入學習,但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復雜而沒有新意的現狀,無法滿足大學生展示自我、表現個性的需求。
受到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因素影響,不同地區在體育設施和教學資源的配置方面存在著不均衡的現象,這對于教學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很多高校受到辦學條件的約束,無法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上表現的較為單一,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國在體育理論的研究工作方面起步較晚,有很多體育理論尚未形成科學的體系,因此也導致了我國高校體育理論教學的薄弱。以往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學生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使得很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體育技能,但是卻不能科學的掌握加強身體健康的理論與方法。
為了有效的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應當對上述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具體包括: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當充分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內容,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觀念的更新是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基礎。一方面,要對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觀念進行轉變,既要注重體育教育的功能,又要考慮到體育鍛煉的娛樂性和休閑型,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鍛煉方法,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努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時刻關注體育教學改革的動向,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內容的完善是高校相關部門的重要工作,但是在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過程中也不能過于盲目,過于注重橫向上的多,而忽視縱向上的深。教學內容的增加應當結合高校的師資力量、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相應的教學目標,合理、科學地完善體育教學的相關內容。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愛好,要努力地將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展現出來,這樣才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多年來,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似乎只有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教師糾錯這一傳統的過程,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中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教學改革過程中提倡的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并不是要生硬的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要對其給予客觀的認識,在充分尊重和借鑒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學手段,更加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培養,開展符合大學生身心素質的體育訓練活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針對高校體育教育中重技術、輕理論的現象,要堅持全面學習的觀念,對體育課程體系進行不斷優化,保證學生學習的全面性。體育理論的學習是掌握體育技能的基礎,因此應當遵循理論與技能的先后順序,為學生提供適當的理論課學習課程,用理論指導實踐,使學生在技能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理論知識,也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理論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要注重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只有科學的評價體系,才能從多個角度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有利于加強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根本宗旨,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需要從高校教學思想、方法、內容以及教學管理等幾個方面著手,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消除片面和消極的思想,正確認識體育教學改革的作用,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實現高校體育教育的持續發展。
[1]楊建平,張秋艷.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01.
[2]崔艷艷.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05.
[3]杜江偉.淺析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武夷學院學報,2013,10.
[4]杜雪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04.
[5]王娟.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