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虎(平頂山學院體育系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體操一直我國高等院校重要課程之一,體操教學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的改革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在體育教學快速發展的今天,體操教學卻相對滯后,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以及培養新時期體操專業人才的需要,體操教學必須改革才能適應當前我國高等院校體育課程的發展。本文對2001-2010年期間有關我國高等院校體操教學改革的文獻資料進行研究,以期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理論依據。
韓冠宙的研究表明,高等學校體操教學改革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系統、深刻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激發培養學生對體操學習的興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馬飛和段寶林提出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為核心目標。馬云慧認為應該樹立“健康快樂”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提高鍛煉意識,養成鍛煉的習慣。
陳麗娟指出,在高等院校體操教學內容上,改革現有體操教學內容,將器械體操,跳躍聯系,基本體操,健美體操和實用性體操作為整個教材的主線,采用變化多樣、趣味豐富的教學方法,體現競爭性游戲及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以激發學生對體操教學過程的主動性。馬飛和段寶林提出了一下改革體操教學內容:改革以傳授器械體操和較復雜的雜技運動為主的傳統教學內容,把重點轉向隊列隊形、徒手體操和輕器械體操上。馬云慧提出一下策略:改變原有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增加形體訓練,培養學生的形體美感;開設藝術體操和健美操選修課;適當增加體育舞蹈教學。余良華,王威等人則主張主動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體操教學內容除基本體操和健美操外,可以通過器械體操和墊上運動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前庭器官分析能力、協調性、攀爬能力、特別是把學習體操和日常生活技能的等方面緊密聯系起來進行教學。凌輝在談到體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時提出改革后的體操教學內容要以“運動技術為中心”向以”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轉移;教學方法要從“教師中心型”轉向“學生自主型”,在教學中強調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體操教材的選材應該符合社會發展和學生學習的需要。體操教材的選擇應該選擇與體操課程培養目標一致,淡化高難度動作教學,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形式多種多樣、簡單易學的身體基本練習和方法,培養學生“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李春華和王伯華提出體操教材內容的改革應該注意突出師范性,讓學生掌握體操理論與方法,培養學生體操教學指導能力、健身指導能力等。馬云慧認為,高等院校體操教材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實際各種實際需要,針對性要強,有特點,降低難度,以健身為主要目的。余良華,王威等人提出體操教材內容的選擇要注重實用性和健身價值,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運動技能,發展身體素質以及提高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凌輝建議體操教材的改革要符合學校體操教學的要求,取向合理化。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教學評價方法有多種,但是我國高等院?,F行體操教學評價的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是期末考試,學生完成規定動作,教師評分。凌輝提出要加大考試改革的力度,考試中除規定考試內容外,增加自選內容的考試,改變考試方法。武勝奇和錢文軍在研究中指出改進考試的方法和評分方法,形成性考試和總結性考試相結合;筆試口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陳麗娟指出體操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要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體操教學中更要注重理論課的評價,確保學生掌握一定的體操理論。馬飛和段寶林指出,學生練習體操只是應付考試,考試結束后,便棄之夭夭。因此,體操教學評價方式要大力改革,考試不知最終目的,讓學生掌握教學能力、引導學生進行鍛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秦開元指出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結合體操教學實踐,建立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全面的、綜合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更能準確評價體操教學的評價體系。在此體系中評價內容包括對技術、理論、出勤、平時提問、作業、平時課堂表現、自主學習能力、講解、示范、保護與幫助、創編能力、糾錯能力、組織能力、身體素質等。
一個國家、民族要有創新能力,就必須擁有大量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就必須依靠教育,而教育的主體就是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教育質量的好壞,因此,一個合格的體操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陶子成和梁梅花在研究中提出:體操教師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通過學習和掌握體育與健康方面的業務知識、技能,提高業務素質。馬飛和段寶林認為體操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和各方面的素質,體操教師要自覺、積極、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高業務水平,加強自身修養。王奉濤提出高校體操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加強對有關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學習和了解,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體操項目在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對我國高等院校體操教學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導思想、體操教學內容和方法、高等院校體操教材、體操教學評價方式和體操教師素質等方面。在體操教學指導思想方面,眾多學者觀點幾乎一致,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體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上各有千秋,有的認為在保持現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適當增加新的內容;有的認為要減少高難動作的教學,趨向簡單化教學;總體來說都是增加趣味性、科學性、能夠起到實在鍛煉價值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要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在體操教材的改革方面,眾學者一致趨向根據學生學習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寫合適的體操教材。體育教學評價方式要多樣化,避免過于單一,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行評價相結合。體操教學改革最終還依賴于體操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因此,專家認為,體操教師應加強體操理論以及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其自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
[1]韓冠宙.當前體操教學改革的幾個誤區及對策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3,(5).
[2]馬飛,段寶林.普通高校體操教學的改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2,(12).
[3]馬云慧.普通高校體操教學改革芻議[J].天中學刊,2004,(4).
[4]陳麗娟.關于體操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2010,(5).
[5]余良華,王威,楊艷.淺談學校體操教學改革[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6).
[6]凌輝.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5).
[7]李春華,王伯華.建國以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普修課教材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7).
[8]武勝奇,錢文軍.高師體育專業體操考試改革的初步實驗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4).
[9]陶子成,梁梅花.體育與健康課的功能與體育院校體操教學的改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11).
[10]王奉濤.山東省高校體操教師的教學能力及知識結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7).
[11]秦開元.從素質教育探討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提出教學的改革[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