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爽爽 蘇躍 欒春波(、.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北京009;.山東省萊陽市譚格莊鎮政府 山東 萊陽64000)
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廣場舞蹈是我國各地群眾在廣場上,露天表演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和悠久歷史傳統的民間歌舞形式。舞蹈有一定的基本動作,是人民群眾自己組織、自己娛樂的一種鍛煉身體的藝術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的進行,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廣泛,廣場舞蹈并不單是指民族民間舞蹈。例如:現在廣場舞蹈中也在流行著健身操、太極拳、街舞、拉丁舞、以及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霹靂舞等各種舞蹈種類,所以說廣場舞是一種舞種顯然是狹隘的,畢竟其他各種舞蹈均可以在廣場舞蹈中有一席之地,總的來講只要是與人民群眾生活緊密相連且都能達到放松心情、娛樂大眾,在廣場上舞動的舞蹈都是廣場舞蹈。
廣場舞蹈之所以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尤為必然,因其具備以下特征:
第一,普遍性。廣場舞蹈中國標標準舞蹈基本上人人都能跳,因其場地開闊,動作入門簡單,往往只是一個或幾個簡單的手式與腳位不斷反復的舞蹈,隊形也只是簡單的方塊隊,隨時興起隨時可以自由加入。第二,民族性。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藝術形式。廣場舞蹈是我國各民族舞蹈的結晶,是歷史文化的積淀,是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第三,時代性。在這個與時俱進的社會,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發展,中老年人接受新鮮事物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這就使廣場舞蹈中民族民間舞同時具備了時代創新的意義。通過自己的演出實踐,使我認識到廣場舞蹈的普遍性、民族性、時代性是相輔相成的,我深信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廣場舞蹈藝術,不僅不能被歷史所淘汰。而且還會在民族文化園中成長為一朵奇葩,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從廣場舞蹈的發展來講,可分為三個類別:原生態的廣場舞蹈、加工整理的廣場舞蹈、創作的新廣場舞蹈。
傳統原生態廣場舞蹈多是鄉村群眾在正月十五鬧紅火,自發創作表演的本土藝術形式,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作為后人我們有責任對其發揚與保護。而加工整理的廣場舞蹈則是在原生態廣場舞蹈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當代人民群眾文化同步的藝術品。
誠然,“民族的,即世界的”傳統的風采魅力,更是我們不斷創新的油門。我們既要繼承,也要創新,這將使我們為民族文化的進步增添燃料。
活動場所是組織開展活動的重要保證。廣場舞蹈的活動場所多數以我縣電影院廣場、居民所在的社區花園為主,廣場交誼舞與專業的舞蹈演出不同,它沒有嚴格的舞臺限制,因而具有十分靈活的方向取向。廣場及社區花園環境優雅、空氣清新、較安靜。練習者對場地條件較滿意,唯一略顯遺憾的就是時逢雨雪、刮風天氣無遮擋。因此,希望有關部門能提供不受天氣影響的室內場地。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就注定了舞蹈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由此可以看出,廣場舞蹈項目的多元化。從目前各活動點的練習內容來看,大致以民族民間舞為主,其內容較豐富,對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動作套路的編排由編舞者根據民眾的特點而定,都是吸取民間舞的精華,傳承給練舞者,也有的是根據網上的舞蹈視頻而編排的。二,以健身操為主,舞蹈為輔。動作較規范,操化意識較強,強調動作的健身性,能使身體各部位得到鍛煉,操舞結合,又增加了動作的舞蹈內涵,易于練習者掌握。三,民族民間舞及交誼舞是新興的舞種,以年輕人及中年人為多,舞蹈動作較成熟開放,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情誼。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興趣,舞蹈也在不停地發展變化,不斷進步。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當代中國舞蹈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筆者調查分析的結果來看,當今廣場舞蹈中民族民間舞被較為廣泛地表演。本文將從以下三個不同的舞種中分別闡述廣場舞蹈中民族民間舞蹈動作元素的運用。
(1)東北秧歌。
東北秧歌可以說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它生動活潑,氣氛熱烈。廣場舞蹈常采用東北秧歌為創作元素,將傳統的東北秧歌舞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以適應廣場舞表演的需求。
(2)藏族舞蹈。
廣場民族民間舞蹈中藏族舞蹈的元素十分豐富,藏族舞蹈的基本舞姿特征為含胸、塌腰、屈膝等,它是藏族人民為減輕體力負擔的自我身體協調能力。可概括分為“踏”、“點”、“撩”等基本步伐;手勢可歸納成“悠”、“甩”、“繞”等七種手勢。
藏族舞蹈非常強調腳、膝、腰、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一運用,這種精髓和規律構成了整個藏族舞蹈的神韻所在,邊唱邊跳從而讓參與者找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3)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熱情奔放、穩健有力,具有粗獷、剽悍、質樸、莊重的特點。它以各種肩、背的動作和馬步步伐以及軀干的繞圓、擰轉、橫擺扭、擰傾等動律來體現它濃郁的民族風格。其基本舞姿為上身后傾頸部稍后枕,下巴稍抬,視線開闊。
手絹、扇子、長稠、筷子、劍等等這些看似普通的道具,在廣場舞蹈中不僅能使舞蹈動作更富藝術造詣之美,而且增加了舞蹈的表現力,成為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標志之一。
廣場舞蹈是集體活動。因此,音樂就成了維持舞蹈秩序和舞蹈美感的關鍵要素,這就要求音樂的節奏性。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廣場舞蹈更加需要音樂的震撼力和親和力,所以在廣場舞蹈中音樂的選擇是很重要的,不僅要能夠很明顯的體現出民族風格,而且要與時俱進,就要音樂有時代感,流行感。以廣場民族民間舞中人們最喜愛的秧歌為例,以前的音樂大多采用《大姑娘美》、《句句雙》等傳統歌曲表現出東北秧歌舞蹈中情緒熱烈,歡快的特點。藏族舞蹈常用《扎西德勒》、《卓瑪》、《格桑花的祝福》等音樂,歌曲濃厚的民族氣息把人們心底中的民族團結情結勾喚出來,仿佛身臨其境來到美麗的雪山腳下一般。而蒙族舞蹈則多用《贊歌》、《飲酒歌》、《草原牧歌》等。
創作新廣場舞因為不受傳統的條條框框所限制,因此可以創作全新的音樂,編排可自由發揮,以傳統舞蹈為基石,創作出引領時代發展的廣場舞蹈,新的廣場舞蹈不僅對傳統民間廣場舞蹈有著很好的能動作用而且對傳統民間廣場舞蹈有著推動和借鑒的作用。
參與廣場舞蹈能充分體會到民族民間舞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觸類旁通的引申到自我精神面貌的調節以及民族民間舞的學習和以后的工作生活當中去,強調身體多方位訓練,強調多元性與趣味性結合,民族性與通俗性結合,自娛性與訓練型結合。舞蹈能改善人外在的體形內在的氣質,并對身體機能起到重要作用。
廣場舞蹈藝術,傳承著民族樸實而寶貴的古老文化,民族民間舞更是人們精神情感的載體和世界特征的體現。廣場民族民間舞作為現今流行的群眾文化活動,既鍛煉了身體,又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數。從而進一步使廣場舞蹈的發展充滿了動力,它成為了城市文化生活中品位提升,文化素質提高的重要標志,這種民族民間舞蹈正是百姓走出家庭,投身廣場,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種自然環境、順從本能反應、完成自我傳承的過程,使得廣場民族民間舞成為一個不斷發展的最好最快的藝術形式。廣場舞蹈將繼續發揮它的優勢,努力提高廣場文化水平,提高城市文化素養,提高和傳承文化。
[1]陳愛寶.廣場舞蹈活動中的群眾性與現代性[J].劇作家,2006,2.
[2]周大明.由民族民間舞蹈創作引發的思考[J].大舞臺,2006,1.
[3]張志萍.感悟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創新與發展[J].貴州大學學報,2006,1.
[4]桑嘎卓瑪.論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風格與規格[J].西藏大學學報,2006,11.
[5]易紅武.廣場舞蹈文化現象發展特征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06,4.
[6]邢莉莉.淺談民間舞蹈對廣場舞蹈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