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山(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4)
核心競爭力主要指的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形成的被企業擁有或控制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可以持續產生獨特競爭優勢的資源和能力。而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屬于核心競爭力的范疇,具體指的是大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而獲得的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在就業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不易被人模仿和剽竊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綜合能力。
本文從大學生就業行為模式出發,由內而外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分為核心精神層,核心資源層和核心技術層三個層面。就業價值觀、就業自我意識和就業個性傾向是核心精神層的主要內容,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精神層表現為在體育專業就業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穩定的、具有導向和能動作用的觀念系統以及對就業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通過高考進入體育院校的學生在體育技能方面都已達到一定的水平,進入大學之后,他們依然將精力用在體育技能的學習和訓練上,力求體育專項潛能最大化地被挖掘出來,這種偏重運動技能的學習方式導致他們對未來的職業定位過于單一化。另外,片面地將體育技能水平作為評判求職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造成了他們忽視求職能力的培養,最終導致其求職綜合素質的貧乏。由于體育專業就業渠道相對狹窄,多數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畢業生要面對與其他專業畢業生競爭的現實,這種職業定位單一、求職能力低下的自身條件使他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喪失競爭力。
高等院校設置體育專業的最終目的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體育教師與優秀的體育指導員,但是“重技能、輕理論”的不合理現象仍然存在于各個高等體育院校,經調查,球類、田徑和體操等傳統體育項目依然是高校體育專業的教學重點,新興的體育項目或因師資缺乏或因場地等硬件設施的不健全始終處于 “開設狀況不盡人意”的尷尬局面。這種單一強調技能訓練,專業設置滯后的人才培養模式,嚴重阻礙了體育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滯后的人才培養體系始終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
高校體育專業連年擴招是生源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經調查發現,很多高校體育專業方向為了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其高舉特招資格的招牌,廣納一定運動水平的學生進入高校繼續深造,這部分學生進校后,由于要忙于參加各種比賽,只將學籍備案于體育專業內;另一部分體育專業的大學生,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佳,而臨時抱佛腳,“另辟蹊徑”改學體育專業,這部分學生進入高校后,由于缺乏專業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最終造成體育專業成績差和綜合素養低下。
就業能力水平不高是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就業能力是指在人才市場內借助充足的就業機會獲得潛在的信心,從而獲取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調整課程設置,根據市場需求,增設新興時尚的運動項目教學課程,找準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與體育課程的結合點,并將其融入高校體育專業課程;第二、轉型就業觀念,摒棄“指導學生找工作”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開發職業規劃。
在人才與就業崗位雙方相互選擇的市場經濟大背景下,供求平衡與否是影響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重要原因。一要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完善人才培養與人才輸送的長效機制,加強信息溝通與交流、加強就業實習指導,實現多方共贏;二要逐步構建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職業跟蹤和市場反饋體系,把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高低、就業滿意度、單位認可度和畢業生職業發展水平的高低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為高等體育院校進一步改進畢業生培養模式提供切實有效的數據。三要構建高等體育院校就業指導專業師資培養機制。根據體育專業就業特點,加強就業指導課的市場導向性;邀請具有一定知識結構層次、社會背景的企業精英和專業人士參與到高校體育專業的就業指導中來也是提高就業指導工作實效性的切實可行的辦法。
[1]李鳳威,趙樂發.體育專業學生就業模式探索與研究[J].教育求索,2012,(1).
[2]黃雪,李新.綜合大學音樂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竟爭力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