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煥
(中州大學 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術語》(GB/T18354-2001)中,對綠色物流的定義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綠色物流的實質就是在物流管理與作業中體現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綠色消費與綠色制造的基本要求,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農產品綠色物流是確保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不腐爛、不變質,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以實現農產品增值的物流活動[1]。農產品綠色物流可以有效地連接農產品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引導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
2012年11月,《中原經濟區規劃》正式獲批,意味著河南未來發展的機會更多、空間更大,而河南作為全國大宗農產品的主產區,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緩慢,農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難以實現和提升。加快發展河南農產品綠色物流,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是河南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1.1 產業優勢。河南是農業大省,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2012年全年糧食產量5 638.60萬t,比上年增長1.7%;棉花產量25.69萬t,下降32.8%;油料產量569.51萬t,增長7.0%;豬牛羊禽肉總產量659.9萬t,增長5.7%;禽蛋產量404.2萬t,增長3.5%;牛奶產量316.1萬t,增長3.1%[2]。農產品量的持續高速增長在對物流服務產生巨大需求的同時,也對綠色物流提出了要求,更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發展空間。
2.1.2 發展優勢。河南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 524.9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 032.14元,實際增長1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442.62元,實際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 732.96元,實際增長8.5%[2]。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狀況下,消費結構也日趨合理,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意味著農產品在生產、消費等流通環節對綠色物流有巨大需求。
2.1.3 區位交通優勢。河南是東西交會、南北溝通的中樞地區,是全國現代陸路交通和通信樞紐之一,也是銜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西北部經濟開發地區過渡的中間地帶。而且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鄭州將成為“米”字型高鐵樞紐。民航方面,鄭州新鄭機場是全國五大航空門站之一,其國際航空出口貨物量在中國國內機場中位列第七位,屬一類航空口岸。這些區位交通優勢都將為河南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提供很好的硬件條件。
2.2.1 農產品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運行效率低下。美國聯邦政府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引導,使得果蔬物流從田間采后,再經由“預冷—冷庫—冷藏車運輸—批發站冷庫—超市冷柜—消費者冰箱”等環節,整個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為1% -2%,農產品綠色物流運行高效。日本通過鼓勵個人、集體、政府等多渠道資金投資的方式建設農產品綠色物流設施,使國內農產品物流市場順暢高效。歐盟國家則每年通過政府財政撥款的方式,補貼改善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項目等。雖然河南從2010年開始從各個方面加大對現代物流業的支持和補貼,但是對農產品綠色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依然存在很大空白。2.2.2 農產品綠色物流技術落后。先進的物流技術是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條形碼技術、射頻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快速響應系統、電子訂貨系統及數據倉庫技術等已經在一些地區和大型物流企業中普遍采用。但是,這些技術往往需要企業投入相當大的資金引進或研發。由于河南物流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資金、人才有限,難以將這些現代物流技術引入到自己的生產經營過程當中,也必然導致物流效率低下,難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一定程度上阻礙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
2.2.3 農產品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缺乏。信息化、網絡化是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趨勢。開展農產品綠色物流業務的企業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為綜合、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比如現代化的物流觀念、綠色物流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物流融資、結算技能等。人才需求的復雜性使得這方面的人才較為短缺,再加上河南在引進人才機制和政策方面缺少吸引力,使得河南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面臨比較嚴重的人才劣勢。
2.2.4 農產品綠色物流意識薄弱。綠色物流觀念的應用使得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不污染、不變質,以減少貨物的運輸成本及商品變質帶來的損失及其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縮短運輸周期,減少損耗。但是,不管是農產品的生產者農民,還是物流企業甚至政府以及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對農產品綠色物流的內涵認識和理解不足,綠色物流觀念依然淡薄。農民更關心的是農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物流企業更關系經濟效益,而政府雖然倡導推行綠色物流,但也更加關注地方短期經濟利益,使得農產品綠色物流更多停留在口頭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2.3.1 政府支持力度增強,為農產品綠色物流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現代物流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受到河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促進河南物流業快速發展,政府先后出臺了《中國鄭州現代物流中心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10年)》、《關于促進河南省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河南省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2008-2015)》等多項政策,《中原經濟區規劃》中也明確指出要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這些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將帶動各個領域對物流需求的增長,也為農產品綠色物流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3.2 國內外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快速需求,為綠色物流服務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外消費者的消費結構不斷調整,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快速增加,也為物流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空間。隨著物流領域的全面開放,中國的物流業市場也將更加國際化、綠色化,國內物流公司可以借鑒國外物流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尋求新的發展空間,更大規模、更大范圍、更高水平地滿足物流市場對農產品綠色物流服務的需求。
2.3.3 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2012年11月,《中原經濟區規劃》正式獲批。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將為河南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河南是農業大省,在全國農產品市場中占據重要的市場地位,同時,農產品綠色物流作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河南發展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逐步推進,一系列針對物流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也會陸續出臺,為河南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戰略機遇。
2.3.4 技術性貿易壁壘間接促進了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近年來,中國90%以上的農產品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技術性貿易壁壘成為阻礙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貿易壁壘。受金融危機、歐盟債務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農產品貿易保護形勢越來越嚴峻,技術性貿易壁壘所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嚴重影響了河南農產品和農村經濟發展。盡管農產品出口遭遇到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而且各種各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高,但是,反而促進政府通過各種措施突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這其中就包括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從源頭上和物流過程中消除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阻礙,促進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2.4.1 現有農產品綠色物流政策法規和制度不夠完善。農產品物流在運輸中產生的廢氣和交通阻塞、在流通加工中帶來的廢水排放、一次性包裝物流的丟棄等都會不同程度地污染環境。在歐美、日本等國外發達國家,為了抑制農產品物流營運對環境的污染,都制定有相應的農產品綠色物流政策和法規,比如開展農產品綠色物流專項技術研究,限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制定廢棄物污染指標等,這些政策法規對農產品綠色物流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物流在我國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系統化、網絡化的綠色物流在區域發展中還屬于新興行業,其所蘊含的巨大利潤空間還沒有完全呈現,使得各方利益主體認識不足,更缺乏有效的農產品綠色物流配套制度和法規。
2.4.2 河南電子商務發展落后。農產品具有季節性、結構性、區域性、分散性等特點,不易儲存,在保鮮、運輸和加工處理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產品,尤其對流通環節要求較高,標準化程度低,在河南農業產業化經營還未形成的條件下,農產品銷售一直成為困擾河南省農業快速發展的一個嚴重問題。其中,市場信息缺乏和信息傳播手段的落后是阻礙河南農產品銷售的重要因素。電子商務在解決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巨大優勢。但是由于農村觀念的落后、人才的缺乏以及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所需要的復雜支持條件,使得河南電子商務依然處于比較落后的發展狀態,一定程度上阻礙著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3]。
在美國、日本、荷蘭、瑞典等國家都存在專門的農產品綠色物流行業協會,督促農產品物流企業制定其綠色經營管理策略,甚至直接參與到農產品綠色物流的運營過程當中,推動農產品綠色物流快速發展。如美國農場主的銷售合作社、政府農產品信貸公司、農商聯合體、產地市場或中央市場的綠色批發商、綠色零售商、綠色代理商、綠色加工商、綠色儲運商和綠色期貨投機商等,承擔著全美農產品的綠色運輸、綠色儲存、綠色裝卸搬運、綠色包裝、綠色加工、綠色信息以及綠色物流標準化等功能;各種行業協會如谷物協會、大豆協會等為農戶提供有力的支持[4]。對農業大省河南來說,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對河南經濟增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組建農產品綠色物流行業協會,專門致力于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研究,能夠為河南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指明方向和帶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綠色物流標準體系的建設是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的基本保證。2006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正式實施,明確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的基本原則,從法律上規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的重要依據,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需要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包括理化指標、感官指標、安全食用指標、鮮度指標等農產品質量標準,并對產地進行大地環境檢測、土壤成分檢測、水資源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5]。另外,在農產品運輸、配送、加工、裝卸搬運等物流環節,推行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綠色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比如日本的集裝箱、小包裝箱、托盤到運輸設備、庫房、搬運機械的一系列標準化系統都為日本農產品綠色流通提供了有利條件,推動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6]。而且,隨著各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廣泛關注,農產品出口“門檻”越來越高,“綠色壁壘”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瓶頸,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綠色物流標準體系建設也是抑制農產品貿易壁壘的重要舉措。
農產品綠色物流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就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及其物流對環境的影響,通過自己的方式不斷加大對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投入力度。例如,美國政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連年撥款15億美元建設農業信息網絡和推廣在線應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農業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該系統覆蓋了美國46個州、加拿大的6個省和美、加以外的7個國家。它連通美國農業部、15州的農業署、36所大學和大量的農業企業,用戶可以通過電話、電視或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共享網絡中的信息資源[7]。日本政府則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個人、集體、政府等多渠道資金投資農產品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國內農產品物流市場順暢高效。歐盟國家則通過政府財政撥款的方式,補貼改善現代農產品綠色運輸、儲存、加工、銷售等項目。因此,發展農產品綠色物流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成功經驗,通過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融合多方利益主體,多渠道投資農產品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產品農超對接,降低農產品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增加對冷鏈物流的投入和建設,在實現農產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同時,促進農產品物流市場順暢高效運作,真正將農產品綠色物流與國民經濟發展聯系起來,為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宏觀發展環境。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世界農村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進入21世紀,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經濟發達國家農產品國際、國內貿易的基本途徑。比如,加拿大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就達到了很高水平。從農用生產資料供給、農產品生產、作物生長到病蟲害防治技術,再到農產品營銷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來實現。美國有85%的農民上網,16%的農民從事網上購買業務,農業電子商務占總電子商務的8%,在各行業中列第5位[7]。電子商務可以有效改變傳統經濟下的商品流通過程,形成以信息流為核心,資金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相互融合的全新流通過程,解決我國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存在的銷售渠道窄、環節多、交易成本高、供需鏈條斷裂等問題。雖然自2003年以來河南就開始對農產品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進行投入建設,多渠道農產品商務信息服務體系成效顯著,但是依然無法滿足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農村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河南農產品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流程,實現供應鏈信息共享。
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河南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瓶頸。在農產品綠色物流領域工作的人員不僅要有先進的綠色物流管理觀念、對農產品有所了解,還需要熟練掌握物流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高校加強對高層次物流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專家講座、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召開研討會、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等方式,培養一批具有綠色環保意識的復合型農產品綠色物流管理人才。
總之,本文通過SWOT分析,清晰反映了河南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優勢、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并提出應有針對性地通過行業協會的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綠色物流標準體系的建設、農村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的完善、農產品綠色物流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再加上政府等多方利益主體的支持,共同促進河南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
[1]嚴雪晴.民族地區農產品綠色物流現狀與對策研究—以粵北連山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1):6 784-6 786.
[2]河南省統計局.2012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3/02/1358991 310532544.htm,2013-02-27.
[3]蘆陽.中原城市群區域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J].商業時代,2010,(7): 24-26.
[4]許紅蓮.發達國家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及其經驗借鑒[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12):70-74.
[5]秦蓁.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現狀及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09,(7): 53-56.
[6]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循環經濟—國際趨勢與中國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賈會棉,曹印革,等.美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物流科技,2006,(7):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