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鄭兵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 臨安 311300)
后澆帶是指在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保留的臨時性變形縫,等到鋼筋混凝土結構變形完成以后,再用高一等級的混凝土填筑密實,成為連續、整體、無縫的結構。根據不同的變形縫作用原理,后澆帶又可分為:①沉降后澆帶,主要是減少高層建筑主樓與底層裙房的沉降差異;②收縮后澆帶,主要是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③溫度后澆帶,主要是解決混凝土自身的溫度應力。
后澆帶是施工過程中,用以解決設計中考慮沉降、伸縮及溫度應力等形成不利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但如果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考慮不全,保障措施不力,將會導致地下室底板、墻面滲水,上部結構的梁、板出現裂縫等質量問題,除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外,還給工程的美觀和使用帶來諸多不便之處。為保證后澆帶的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規范等進行施工,根據后澆帶的位置、間距、斷面形式、鋼筋是否斷開等要求,結合后澆帶四周的結構情況,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明確施工的關鍵點。
熟悉設計圖紙,如設計圖紙載明后澆帶的位置、間距等要求,則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此外,通常后澆帶的設置,應根據建筑物基礎與上部結構的具體情形而定。后澆帶通常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①彎矩較小的部位,如梁、板跨度內1/3~1/4處;②剪力較小的位置,如梁、板的中部。
施工中應嚴格控制后澆帶的寬度和間距。除設計載明外,應考慮施工的便利性,并符合構造要求。為避免出現應力過于集中,同時又便于施工,后澆帶寬度通常為700mm~1000mm。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結合建筑模數,通常取800mm,部分厚度較大的結構,考慮實際施工的難度,寬度可適當增加。
施工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筑混凝土后連接是否牢固,一般情況下宜避免出現直縫。對于板,可留斜縫;對于梁及基礎,可留企口縫,而企口縫又有多種形式,具體可根據結構斷面情況確定。
在施工后澆帶處,混凝土雖然是后澆筑,但是一般情況下,鋼筋不宜斷開。假如梁、板的跨度不大,可以按圖紙一次性配置鋼筋;如果梁、板的跨度較大,可以根據規范的要求,斷開鋼筋,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要求連接鋼筋。在混凝土澆筑前,對于板,單層鋼筋下應設置墊塊,雙層鋼筋應設置支架。對于梁,底部鋼筋也應設置墊塊。
①后澆帶處混凝土模板的支護,應結合混凝土分層分塊狀況進行,并嚴格按照施工方案確定兩側的斷面形式。為確保后澆帶施工質量,鋼筋骨架不得焊在底板鋼筋上,兩側模板固定可靠,能抵御混凝土澆筑時帶來的側向壓力,從而保證模板的位置和幾何尺寸。
②后澆帶處的底模支護系統,應采用鋼管支架或龍門支架系統,在混凝土未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前,不得拆卸。拆卸時,應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進行。
③梁后澆帶處的模板支護時,應在整跨模板支護完成后。為方便后期的清理,事先預留清掃孔,即清掃孔處的梁側模模板用伸出后澆帶兩邊各200mm的短板,此處相應的橫檔、夾條也采用短板拼接,以方便拆卸。
①不同類型的后澆帶混凝土澆筑的時間不同。伸縮后澆帶混凝土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60d后澆筑;沉降后澆帶混凝土應在高層主體結構頂板澆筑混凝土14d后,或根據實測沉降值并計算后期沉降值在滿足設計要求后進行澆筑。后澆帶混凝土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其強度應高于兩側混凝土一個等級。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應選擇在溫度較低的時間段,或低于其兩側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
②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未采用快易收口網的,應剔除松散的混凝土,清除浮漿,表面鑿毛;清除鋼筋表面的鐵銹,對鋼筋消弱部分進行加強處理,并用高壓水槍沖洗混凝土表面及底模上的垃圾、油污等。
③混凝土澆筑時,宜在施工縫處先鋪一層與混凝土內砂漿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時,應嚴格按照規范和施工方案進行,在振搗過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澆筑厚度,做到分層振搗和充分的振搗,防止過振現象。控制好振搗器與鋼筋網、模板的距離,避免水泥漿嚴重流失。垂直施工縫處宜采用鋼釬振搗。
①后澆帶混凝土應在澆筑完畢12h內覆蓋并保濕養護。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時間要求:對于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劑或抗滲劑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澆水次數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為標準。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②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的混凝土,表面應覆蓋嚴密,并保持塑料薄膜內有凝結水狀態。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N/mm2前,嚴禁在其上部踩踏、安裝模板、支架等施工活動。
總之,后澆帶施工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后澆帶作用的發揮,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是工程質量安全非常重要的關鍵點。為確保后澆帶的施工質量,需嚴把每道工序的質量關,做到每道工序必須在前道工序驗收合格的情況下才能實施。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應根據設計圖紙及要求,規范及強制性要求的規定,結合工程實際狀況,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明確工程后澆帶的位置、間距、類型、數量等,對重點、難點部位應予以詳細說明,確保后澆帶的施工質量。
[1] 洪賢軍.對建筑施工后澆帶質量措施的探討[J].中華民居,2013(5).
[2] 張飛鳳.后澆帶施工質量常見問題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8).
[3] 李翔.淺論后澆帶的施工方法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3(2).
[4] 郝戰軍.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要點分析[J].交通與建筑科學,2013(3).
[5] 宋建環.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13(8).
[6] 張琦.淺談后澆帶的施工要點[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