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軍,戴素娟,王沖
(1山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2.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遼陽 111000)
從美國北嶺地震到日本阪神地震,抗震研究人員發現傳統鋼結構梁柱節點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塑性鉸,而是由于應力集中,發生嚴重脆性破壞,對柱節點域造成損壞。[1]此后具有延性的新型抗震節點被提出,基于“強柱弱梁,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原則,一系列新型節點被廣泛應用于地震區,主要包括翼緣加強型節點和翼緣削弱型節點,使梁柱節點塑性鉸向梁內側外移,有效保護了節點域,從而增強了構件節點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地震來臨時有效防止鋼結構房屋倒塌,減少建筑損壞和經濟損失。
梁翼緣削弱型節點主要包括直線削弱型節點、弧形削弱型節點和錐形削弱型節點(見圖1)。一些學者對此作了詳細研究,并取得了相關研究成果,其中文獻[2]建議,梁端翼緣削弱型節點削弱參數取為 a=(0.50~0.75)bf,b=(0.65~0.85)hb,c=(0.20~0.25)bf,R=(4 c2+b2)/8 c。其中:a為削弱起點到柱翼緣距離;b為削弱區域的長度;c為削弱深度;R為弧形削弱半徑;bf為梁翼緣寬度;hb為梁高度。
弧形削弱型節點和錐形削弱型節點通過弧平面平穩過渡,可有效避免應力集中現象,而直線形削弱型節點在兩條直線相交處會出現嚴重應力集中,使構件產生脆性斷裂[3]。其中削弱型節點可取不同的削弱深度c,削弱深度的不同,對截面抗彎承載力產生的影響也不同,分析不同削弱深度,對認識梁端翼緣削弱截面承載力變化有重要意義。本文將結合工程實例,針對不同削弱深度c,分析弧形削弱節點截面承載力。

圖1 梁翼緣削弱型節點

圖2 梁截面尺寸(mm)

圖3 各截面抗彎承載力值
本文以某鋼框架工程中梁節點為研究對象,進行弧形半徑為R的圓弧型削弱節點截面承載力分析。具體數據:Q 235 B的型鋼梁,梁截面尺寸為H N 400×200×8×13。跨度為4.5 m,梁與柱采用全熔透焊縫,坡腳為35°,梁抗彎強度設計值為f=215 N/m m2。梁翼緣弧形削弱參數取值見表1。

弧形消弱型節點參數尺寸(mm) 表1
3-3截面為翼緣圓弧型削弱部分的截面,由幾何關系可得削弱深度
同理可得圖1(a)中各截面抗彎承載力值,見表2。

截面抗彎承載力值(c=40mm) 表2
當弧形削弱深度取c=0.25,即c=50 m m時各截面抗彎承載力值,見表3。

截面抗彎承載力值(c=50mm) 表3
將表2、表3的結果用曲線(見圖3)表示。
由圖3可知,當c=50 m m時削弱截面承載力比c=40 m m低,削弱深度越大,梁削弱截面的抗彎承載力下降越多,4-4截面為最危險截面。弧形削弱節點可使梁柱塑性鉸外移,達到“強節點弱構件”的目的,有效保護了柱節點域,地震時可發揮良好的耗能能力,防止鋼結構房屋倒塌。
本文分析結果表明:梁端弧形削弱型抗震節點使削弱截面的承載力降低,其承載力的降低隨削弱深度c的增加而加大,驗證了已有的研究結論。弧形削弱型節點使梁柱節點塑性鉸外移,節點具有良好的延性,抗震效果良好,建議梁柱抗震節點設計時,合理選擇翼緣削弱深度,避免對截面承載力和剛度削弱過大,影響構件穩定性。
[1] 王燕.鋼結構新型延性節點的抗震設計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 蔡益燕.考慮塑性鉸外移的鋼框架梁柱連接設計[J].建筑結構,2004(2).
[3] 王燕.鋼框架塑性鉸外移新型節點的研究與進展[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6(3).
[4]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