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柱 (江蘇龍坤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200)
建筑節能是我國《節約能源法》提出的重點行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要加快建立促進建筑工業化的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等環節的標準體系,推動結構件、部品、部件的標準化,豐富標準件的種類,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換性。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加快發展建設工程的預制和裝配技術,提高建筑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到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人們開始對我們工作、生活環境也有了較高的要求,其中環境問題更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我國目前的整體狀況來看,我國的建筑施工環境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而建筑噪聲控制、光污染控制在整個建筑行業中也處于初始階段,并沒有引起建筑單位太多的重視,我們雖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成果和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并不普及。
江蘇省建大廈工程位于南京市建鄴區云龍山路與規劃三路交叉路口,建設規模為地下1層、地上2棟15層主樓,建筑高度63m,地下建筑面積為9649.86m2,地上建筑面積41621.39m2。
本工程因地制宜,提高節能環境質量指標,設計按照建綠色三星辦公建筑標準。現澆樓面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板技術,節約木模板、鋼管支架等周轉材料50%的使用量;建立雨水回收處理系統,將回收的雨水用于造景和養護用水;室內空調采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節約電能80%;地下室設置中心庭院,盡可能的使用自然采光和通風;停車位采用透水綠化地面。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嚴格按照綠色施工標準要求,節水節電,注重環保,創造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①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優化塔吊和施工電梯的布置,根據常規需要采用2臺塔吊,經優化后在地下室中庭位置布置1臺QTZ63塔吊即可滿足施工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
②根據施工進度、現場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材料囤積。料場堆放在垂直運輸機械的起吊半徑內,減少材料二次搬運。
③就地取材,距施工現場20km以內的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鋼材、木材、水泥等)用量占建筑總量的80%,減少運輸過程中不必要的能耗和污染。
④建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
⑤利用施工現場自然條件,合理布置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其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在辦公和生活區活動板房頂部搭設隔離層,避免陽光直射,減少室內空調的使用量。
⑥嚴格限制職工宿舍的用電功率,對每個房間均安裝單項電表,制定用電限額,定期進行計量、對比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預防與糾正措施。
⑦施工現場和職工生活區均采用節能燈具,節約用電功率60%。
⑧職工生活區平均人員數量為200人,職工浴室和職工食堂利用可再生能源,安裝太陽能熱水設備,項目部投入太陽能設備及安裝費用9.5萬元,每個項目可以節約電費約5萬元,可以周轉利用,兩個項目即可收回成本。
⑨本工程在地下室施工期間,利用局部負二層分集水器間充當臨時蓄水池,將地下室范圍所有的雨水進行收集,用于混凝土養護,累計節約用水約5000m3,同時減少了城市雨水系統的壓力。
⑩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在簽訂不同標段分包或勞務合同時,將節水定額指標納入合同條款,進行計量考核。
①項目部按施工、辦公、生活等功能將施工現場劃分為施工區、辦公區、生活區。主干施工道路考慮經常進出各種車輛,地面厚度加厚到200mm(混凝土標號C30)。材料堆場鋪設100mm厚碎石墊層,其他區域均撒草種進行綠化覆蓋。
②土方作業階段,對于正在施工的區域采取灑水措施,對于已開挖到位的區域,采取全面覆蓋密目網的措施,以減少揚塵。施工現場出入口設計洗車槽,進出施工現場的運輸車或施工機具設備,采用封閉覆蓋、清洗車輪等措施,防止物料散落、飛揚、流漏或車輪帶泥等污損場外道路。達到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不大于0.5m。
③水泥倉庫采用全封閉庫房,裝卸前后灑水控制揚塵。
④施工現場對垃圾進行分類存放,對于有害有毒廢棄物如廢舊電池、墨盒,變質、污染的油漆、涂料等回收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理;施工現場油漆和松節水庫房地面做防水處理,以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⑤建筑物內垃圾清理搭設封閉性臨時專用通道,由上而下、有內至外進行輸送。在現場整個施工期間采取保護措施,確保施工場地內及周邊各種地下設施、各類管道、管線、建筑物、構筑物,保證其安全運行。
⑥為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針對施工現場不同的污水,設置相應的處理措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及時清掏各類池內沉淀物,防止發生堵塞、滲漏、溢出等。
⑦施工非作業區現場綠化,優先種植鄉土植物,采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的植物,減少日常維護的費用;綠地配置合理,達到局部環境內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降低污染和隔絕噪音的目的。
⑧在施工過程中使用低噪音聲機具,合理安排噪聲大的機械設備的位置,采用吸音、消音、隔音、隔震等措施,避免噪聲與振動的擴散,防止發生對施工噪聲的受訴。
⑨對重點噪音區域采用封閉措施(如攪拌機、圓鋸機操作場等等)進行隔音,避免、減少施工噪音和振動,夜間施工堅決不用高噪音的施工機械。
⑩防止對光的污染:在夜間施工時,夜間的室外照明燈加設燈罩、照射方向朝向施工范圍,電焊、對焊作業采取遮擋避免焊光外泄,盡量減少或避免光污染。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緊建筑工程的建設,建筑工程也要與國際接軌。在建筑設計時考慮節能,在成本與節能之間尋求平衡,盡可能地降低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費用,使整個施工過程在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指導下,又能節能又能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守國家地方法規,采取得力措施保護和改善施工現場環境,盡量減少對施工現場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把“以人為本”作為首要目標。實踐表明,實施綠色施工是實現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工作,對提升現階段建筑業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 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 建質[2007]223 號,綠色施工導則[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 GB/T50640-2010,建筑施工綠色施工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 楊勇,毛建西,陶帥.低成本綠色建筑技術的選擇及其經濟性研究[J].江蘇建筑,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