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醫院 云南 德宏 678400)
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障礙性疾病,由于長期的血液高凝高粘、高血糖、動脈硬化、微血管病變、高血脂等都還會引起多種并發癥[1]。因此,相關的護理人員要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監控,對糖尿病并發癥的常見癥狀和特點有所了解,并掌握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此來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1.1 一般資料:筆者對從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154例糖尿病患者的信息進行了采集,其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57例,年齡最大的糖尿病患者為72歲,年齡最小的糖尿病患者為21歲,平均年齡為45歲。這154例患者都出現過一種及以上的糖尿病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足患者17例,糖尿病腎病患者24例,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8例,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24例,其它并發癥21例。
1.2 病情觀察: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監控和觀察,比如觀察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現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問題,對于女性患者著重看其是否出現嗜睡、食欲不振、呼氣味道不正常、惡心乏力等癥狀,此外,對所有患者都都檢測其血糖值、尿蛋白等各種生理指征,看其是否在正常范圍以內,同時還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肢體障礙、是否有肢體麻木或針刺感。
1.3 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分析
1.3.1 糖尿病合并感染: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之一,其主要包括泌尿系統感染、呼吸系統感染、皮膚感染、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患者感染后會使得病情加重,因此需要特別注意。其中皮膚感染主要表現為足癬、體癬等化膿性感染,患者一般感覺下肢疼痛,伴有皮膚潰瘍等。
1.3.2 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并發癥,這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病因,其主要是由微血管病變或動脈硬化導致的。
1.3.3 糖尿病并發腎臟病變:糖尿病并發腎臟病變是一種以血管損害為主的腎小球病變,其可分為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和腎動脈硬化等,糖尿病腎病的最主要表現就是蛋白尿。
1.3.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一種表現就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一般來說,患者的患病時間越長,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概率就越高,視網膜病變主要是由眼底病變的特異性改變引起的[2]。
1.3.5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指患者由于各種因素,使得胰島素的分泌不正常,從而引起脫水、高血糖、代謝性酸中毒等癥狀。
1.3.6 糖尿病合并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神經系統的病變一般表現為肢體疼痛、肢體感官不靈敏或麻木等癥狀,若是出現陽痿、腹瀉或便秘等癥狀,則一般為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1.4 糖尿病并發癥的護理措施
1.4.1 低血糖反應的護理:當糖尿病患者出現心悸、頭昏乏力或冒冷汗等癥狀時,一般都是低血糖引起的。這時護理人員可讓患者進食一些含糖量較高的食物,比如水果或糖塊,同時還要根據患者的尿檢和血檢來調整相關藥物的使用量,一般要讓患者在注射完胰島素之后半個小時左右才可進食,同時要保證患者多休息,可進行適當的肢體活動。
1.4.2 酮癥酸中毒的護理:對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護理人員要用胃管補液,在補液過程中輸液速度和輸液量一定要適當,以此來避免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或肺水腫等癥狀。
1.4.3 感染的護理:對于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護理人員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定期記錄,包括其心率、血壓和體溫等;(2)注意控制患者的飲食,保證患者口腔的清潔和皮膚的干燥,防止壓瘡等感染情況的發生;(3)對患者的用藥反應進行密切觀察,檢測患者的尿酮體、血糖、尿糖等指標,若出現異常要及時地進行處理。
1.4.4 神經病變的護理:當患者出現肢體異常等神經系統病變癥狀時,護理人員可采用局部按摩或注射止痛劑等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如果患者患有膀胱功能障礙,則可采用針灸和藥物混合的治療方法。
1.4.5 糖尿病足的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首先要保證患者的鞋襪合適,以免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與此同時,還要保證患者足部的清潔衛生,定期對患者的足部進行檢查,避免患者發生足部感染等情況。若發現患者有局部潰瘍等癥狀時,則應該及時地進行治療和處理。
1.4.6 糖尿病腎病的護理:定期地對患者進行尿檢和血檢,對患者進行心理引導,讓其積極配合治療,要保證用藥量和用藥頻率的合理,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控制,多食用低蛋白類食物,同時還要對患者的血壓和血糖進行嚴格控制,防止出現泌尿系統感染等情況。
1.4.7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護理: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要經常對患者的眼底進行檢查,適當地對患者眼部進行保健,切不可讓患者出現用眼過度等情況。此外,還要對糖尿病患者的血壓進行定期檢查,如出現高血壓等情況則要及時處理,因為高血壓會導致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概率增大,并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3]。與此同時,還要對患者的血糖進行嚴格控制,一般要保證患者餐后2小時的血糖濃度在11.0mmol/L以下,因為這樣會降低視網膜病變發生的可能性。
在154例糖尿病并發癥患者中,15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或出現好轉,只有2例患者出現死亡,死亡率為1.3%;其中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好轉67例,占43.5%;糖尿病腎病患者好轉24例,占15.6%;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好轉23例,占14.9%;糖尿病足患者好轉17例,占11.0%;其它好轉共21例,占13.6%。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高,是患者致殘或死亡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其主要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腎病等。但糖尿病并不是一種不可控制的疾病,糖尿病并發癥也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通過對本組154例糖尿病并發癥患者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不僅有效地延緩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時間,還顯著地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大程度的減輕了糖尿病患者的痛苦。
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適當的溝通和交流,讓患者對糖尿病有一個正確認識,盡可能地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使糖尿病患者的心理保持在一個較為健康的狀態。此外,還要讓糖尿病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嚴格控制,讓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同時配合藥物進行治療,對于不同的糖尿病并發癥患者要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總之,對糖尿病并發癥患者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使患者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因此,應該加強對糖尿病并發癥患者護理措施的普及,進一步地推廣其在治療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1] 王晶.糖尿病合并并發癥89例的觀察預防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25):349-350
[2] 喻中會,王洪芳.循證護理在糖尿病并發癥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32):252-253
[3] 任偉.糖尿病并發癥的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