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晴
(惠州學院,廣東 惠州 516007)
聽力理解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英語專業四八級以及許多英語考試中所占比例較大。特別是大學英語四六級,占35%。而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也是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既然聽力如此重要,那么聽懂聽力材料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1.語言文化知識
(1)詞匯知識。首先是詞匯量的要求。每一種英語考試都對詞匯量有所要求。比如大學英語四級要求學生有4500-5000詞的詞匯量。那么學生必須通過聽說讀寫譯的技能訓練累計一定量的詞匯量,也可以找詞匯表來熟記。
對詞的詞匯量掌握了,還要對每個單詞的音把握好。音調的把握一定要標準,否則在聽的過程中會發生記得音和所聽的音的匹配問題。
還要記單詞的詞性及其變形。因為不同的單詞詞性不同在其句中所作的語法成分就會不同,詞性的掌握也影響其聽力理解的正誤。
(2)語法知識。學生應對英語語法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應該熟悉且能理解比如:語態,從句,時態,倒裝等。因為有些時候句子里的每個單詞都認識,就是整個句子不了解,這時可以通過分析句子結構或斷句來判斷意思。通常聽力理解中一個意群為一個停頓點,如果學生的語法知識掌握得好,那么我們就能判斷哪些句子需要斷句,哪些句子不需要斷句。而具備扎實的語法基礎還有助于增強對聽力材料的推理能力,能從語法知識中推理出這個材料是主觀還是客觀,是過去還是現在,是真實還是虛擬等。
(3)文化知識。如果要聽懂聽力材料,學生還應具備該聽力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聽力理解實際上是一種文化交流。聽力材料的范圍廣,層次多,角度深,有可能涉及政治,經濟,體育,心理等各領域,而聽力教學目標也是培養學生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的能力。所以語言是有社會性的不能忽略這種社會性,光從詞匯和語法的層面去理解聽力材料。
而中西方在文化層面上存在很多差異,我們必須要了解這些差異,才能更深更準確的理解所聽的英語聽力材料。
2.聽力方法和技巧
聽力理解是一種輸入和輸出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生應懂得一些基本的訓練和提高聽力方法和技巧。按照老師所說的方法做,學生一定能逐步的聽懂聽力材料。那么要怎么做呢,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如下:
(1)精聽和泛聽相結合。在平時的聽力理解訓練中,學生應該注意精聽和泛聽相結合。所謂精聽即是:所聽的聽力材料要聽多遍直到聽力材料的每個單詞和意思都能聽出來并能寫下來。泛聽即是:對所聽的聽力材料只要聽懂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多遍聽。那么我們每天的聽力訓練應以精聽為主泛聽為輔。
我們用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為例來解釋怎樣聽為精聽。學生在聽新概念英語第二冊時,聽每一課至少應該聽5遍,具體的方法如下:第一遍聽的時候不看文本,聽懂大意,然后把所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第二遍的時候,不看文本,每聽一句暫停一下,然后把所聽到寫下來。第三遍看文本聽,并對照答案把寫錯的用紅筆改正過來。第四遍看筆記本聽,并分析出錯的原因。第五遍即不看筆記本也不看文本,聽完能按照原文內容準確地復述出來。
對于泛聽來說,各類不同的文章,比如新聞類的,小說類的,趣味性的等材料卻以聽懂意義為目的。泛聽的材料要廣,內容要多,角度要深。這樣才能為聽懂聽力材料打下良好的聽力理解基礎。
(2)聽與說相結合。聽與說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在聽的過程中,不斷重述所聽的內容,在重述的過程中,學生會注意文本中詞,音和語法的不同,以說促聽,以聽帶學。說不但能訓練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能力,還能訓練學生的聽的思維能力。這樣不斷大量的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慢慢訓練,就能很好地聽懂聽力材料。
(3)聽完聽力材料要進行自我反思,找出聽力薄弱環節,及時補足和糾正。
(4)學生應能自我管理,設計不同階段的聽力計劃,這樣才能循序漸進,更好的聽懂聽力材料。
3.聽聽力材料所具備的心境和心態
學生在聽英語聽力材料時,應全神貫注,全身心的投入而不能受外界或自身各種因素的干擾。而且學生應滿懷信心,主動積極地去聽英語聽力材料,克服急躁,害怕,自責,抱怨等不良情緒的干擾。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要想聽懂聽力材料不難,只要按照如上所說,堅持每天至少半小時的練習,學生就能很快聽懂他們所要聽的英語聽力材料。
[1]范可微.淺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9,(11).
[2]溫穎茜.認知視角下的英語聽力教學:理據與方法[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7).
[3]陳紅.提高大學生基礎階段英語聽力的教學方法[J].外語電化教學,1999,(3).
[4]王宇.策略訓練與聽力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