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蒙
(新疆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對英語學習策略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取得豐碩成果。但大學生英語策略研究的一些現狀需要重新梳理,基本問題需要從新認識和思考。本文首先對英語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進行了總結,然后著重分析了大學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影響因素以及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旨在促進學習策略研究的理論成果能夠為英語教學提供指引,希望在大學英語教學不斷改革的背景下,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入發展,對我國英語學習者提供一定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也為指導當前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學習策略研究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之后不斷向前發展,雖然研究者從不同視角,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學習策略與語言學習的關系,但研究者們對語言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等基本問題已得到廣泛認可。Oxford(1990)[1]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的行為或行動,它使語言學習更成功、更明確、更有活力,并根據語言學習策略與語言材料的關系將策略分為直接策略(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和間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劉電芝(1997)[2]認為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它既可是內隱的規則系統,也可是外顯的操作程序與步驟。與此同時,我國教育部將“學習策略”定義為“學生為了更有效地學習和使用外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
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有效地獲取、儲存、檢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種計劃、行為、步驟、程式,以及為學習和調節學習所采取的各種措施。
由學習策略的定義可以看出學生通過學習策略能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還可以減少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但并不是所有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習策略都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而影響策略使用和選擇的這些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以分為學習者個體差異(主觀因素)和外部環境(客觀因素)兩大因素。
王立非(2001)[3]認為不同的學習者選擇策略時表現出差異。郝玫、付紅霞(2006)[4]研究顯示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習者傾向于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文秋芳(2003b)[5]也認為英語學習策略系統的運行,會受到內部因素(管理策略、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的相互作用。因此,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會對學習策略的使用產生明顯的影響。往年的研究在年齡、學習潛能、學習風格、學習動機、個性、個人經歷等方面都已比較普遍。本文主要從學習觀念,學習者自身經驗,學習任務三方面影響因素來進行相關闡述。
(1)學習觀念
學習觀念是指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或別人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看法體系。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所持有的價值觀念或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的不同往往決定了學習者會選擇和使用不同的學習策略。Ellis(1999)[6]認為,語言學習觀念、學習者策略和學習結果相互作用。他指出學習者的學習觀念操縱著學習中的做法和具體學習策略的選擇。這種觀念無疑會影響其社交/情感策略的使用。文秋芳(1996)[7]也認為,觀念影響學習者對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要調整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就必須使他們的學習策略發生變化。她在實驗中發現學生的某種觀念越強,使用相對應策略的可能性越大,且觀念和策略的關系都有逐年增強的趨勢,其變化的關鍵期在大學學習的第二年。因此學習觀念的不同對學習策略的使用與選擇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
(2)學習經驗
學習經驗是指學習者從以前的外語學習或其他學科訓練中得來和積累的經驗,尤其是那些成功的經驗。例如,如果學習者在以前的外語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某一學習策略,并因此使自己的外語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那么,在后來的外語學習中,學習者可能會繼續使用這種學習策略。或者,如果學習者從其他優秀的學習者獲得了比較實用的學習經驗,那么學習者會根據自身的情況特點對原有的經驗進行選擇和修正,使自己的學習策略更能夠符合自己的學習情況的需要。因此,學習經驗的不同會導致學習策略因人而異。
(3)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的性質和難度的不同會導致學習策略使用的不同。侯松山(1998)[8]曾經研究了口語任務對交際策略使用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任務類型對6類策略(近似策略、示例策略、自糾策略、棄息策略、泛化策略和重復策略)的使用有明顯影響。因此,不同性質的學習任務會導致不同學習策略的使用,難度不等的相同任務有時會影響策略使用的可能性,有時會影響策略的選擇和使用的成效。
Cohen(2000)[9]認為學習策略系統的運行,除了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外,還要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響,其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本文主要從學習環境,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教學策略三方面因素進行討論。
(1)學習環境
促成學習者語言學習觀念形成的因素主要是學習者以前學習的經歷和他們所處的語言學習環境,而觀念與策略之間是呈顯著相關的。我國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上學習英語,因此很少有語言學習環境,雖然有像英語角這樣的語言學習地方,但仍然不是真實的,地地道道的語言氛圍。同時,在課堂上,學習者很少使用社交和情感策略,大多數學生會使用記筆記和替代等認知策略。因此不難看出學習策略使用的不同主要是因為語言學習環境的制約造成的。
(2)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外語學習的主要途徑。除了學習者自主學習外,英語學習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師生的角色關系、教學任務等都會不可避免的、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策略。在中國,由于受文化背景和教育傳統的影響,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聽課而進行。學生習慣于被動聽講、記筆記、死記硬背等不假思索的接受教師或書本觀點的做法。在英語課堂上,學生不開口,不張嘴,學習啞巴語言,并且很少參與課堂活動,致使學生口語能力差。Wedell Martin和劉潤清(1995)[10]研究發現,由于教育傳統不同,中國學習者很愿意使用記憶方法,而且也善于記憶。而西方的教育提倡生活教育,尊重個性,自主學習,和社會性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活動和任務為中心的互動和討論。學生的個人觀點和見解不僅受到鼓勵,而且得到重視和贊賞。因此學生采取的策略便是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目前,我國新的教學大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采用新的教學模式以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其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相信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取得質的飛躍。
(3)教師教學策略
很多研究證明,教師對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水平都無形之中對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教師總是先講解生詞后講解課文,學生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正確學習詞匯的有效方法,以后就會孤立地背單詞;再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通過情感策略經常鼓勵學生來降低焦慮感、增強自信心,從而促進語言學習。在這種觀念指導下,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運用情感策略;如果教師經常用記憶的策略,告訴學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就會形成不斷記憶與背誦就可以學好英語這樣的觀念。從而在實踐中會多用記憶策略去理解課文。因此,由于教師教學策略的不同,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和模仿,不自覺地使用相應的學習策略。
綜上所述,學習者個體差異(主觀因素)和外部環境(客觀因素)因素制約著大學生語言學習策略的選擇和運用。因此,結合影響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選擇和使用的因素,教師應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現狀,為學生傳授更多的學習策略并提供足夠的策略運用練習機會,解決在學習中產生的困難,并提高其英語學習的成績。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由于學生的語言學習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學生的某種觀念越強,使用相對應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教師就應力求了解學生的學習觀念,引導他們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它的使用因人、因時、因事而異。了解學習者的個性差異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策略培訓的前提。所以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各自的學習特點來選擇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學生都有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無形之中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首先應對英語學習策略有比較充分的了解,認識到策略培養的重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學習策略觀念,提高他們的學習策略意識,鼓勵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根據自己的語言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恰當地運用各類學習策略。這就要求教師應了解學生策略使用的現狀,為學生傳授更多的學習策略并提供足夠的策略運用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鼓勵學習者使用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習的成績。
由于學習任務的性質和難度的不同會導致學習策略使用的不同。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習策略的培訓慣于平常的教學中,應該注重策略訓練應與課程學習或學習任務相結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有效運用英語學習策略的能力。如:在聽力課上訓練聽力理解策略,在閱讀課上訓練閱讀并理解材料的能力,在詞匯學習中教給學生詞匯記憶策略。
本文綜述了英語學習策略的定義,較為全面地分析了影響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因素,最后為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但這些研究仍然停留在表層的基礎上,對于在教學層面如何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者個體差異(主觀因素)和外部環境(客觀因素)因素是如何影響學習策略的,它們之間存在多大的交互作用;如何進一步避免策略利用性缺陷,提高英語策略的訓練效果等問題,有待今后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討。因此,對于學習策略的研究不應僅僅停留在學習理論層面,而更應與教學和培養聯系在一起上,使理論研究向教學實踐轉化。
[1]Oxford,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1990.
[2]劉電芝. 學習策略[J]. 學科教育,1997,(1).
[3]王立非.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問題與對策[J]. 國外外語教學,2001,(4).
[4]郝玫,付紅霞. 多元智能、學習風格、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研究[J]. 外國語言文學,2006,(4).
[5]文秋芳. 我國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的構建[A]. 文秋芳,王立非,編. 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7]文秋芳. 傳統和非傳統學習方法與英語成績的關系[J]. 現代外語,1996,(1).
[8]侯松山. 任務和性別對外語交際策略的影響[J]. 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