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申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方格式,也可稱為棋盤式。這種形式的道路網布局設計簡單,且對緩解城市交通擁擠情況有一定的幫助。
(2)放射式。這種方式的道路網布局通常適用于有明顯的市中心或廣場的城市,而且各條街道都能夠通向中心或廣場。放射式通常可以和其他方式結合一起,而單純的放射式則適合于小城鎮。
(3)環形放射式。這種布局形式不僅保留了放射式街道,還包括與市中心成同心圓的環狀街道,能夠有效解決單純放射式具有的弊端。
(4)方格——環形——放射混合式。一般而言,城市主體地區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設方形或多邊形環路,加放射對角線式直通道路。
(5)自由式,這種城市道路網沒有一定的格式。這是由于城鎮地區所處地形復雜,考慮了道路功能,又結合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加以組織而形成的道路網形式。其缺點為占地多,城市內任何兩點間道路的非直線系數都較大。
對我國的道路網進行分析,總結出我國的城市道路主要分為以下四個等級的道路,主要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不同等級、不同類型的城市所要設計的道路等級以及要求也不盡相同。但道路系統作為每一個城市交通的“血管”,保持有機協調是基礎。必須要:滿足城市交通運輸的要求,包括市內交通,市際交通與市區交通的銜接;中心城市與對周圍經濟有影響地區的連接。
城市道路網設計主要受到以下幾類因素的影響:不同用地分區形成的交通運輸對道路網規劃的影響;地形條件的影響;城市進出口公路系統的影響;鐵路線的影響;城市原有路網的影響
疏解城市中心區人口;利用城市近郊區發展多中心城市結構;沿城市主要發展軸和城市交通軸建設衛星新城;建設發展區域性交通運輸系統;合理利用資源保護自然環境
(1)通達分離原則
通達分離原則即指在城市道路網的規劃設計中要符合人們對穿越城市以及到達的基本要求。出行者通過某一地點的交通目的不同,一個是快速通過,一個是慢速進出。路段兩側開口過多,車輛不斷進出會影響道路的通行效率,所以“通、達”要適度分離。
(2)快慢分離的原則
快慢分離的原則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的交通方式需求而設置的。如果不講快慢交通分離開,那么很可能造成交通堵塞,還極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因此,為了提高道路的交通效率,必須要把快慢交通分離。
(3)容量控制的原則
城市道路中各條道路網都是連通在一起的,由于低等級道路與高等級道路可以承受的交通容量大小不一,因此,必須要協調好之間的查表,提高道路的運行效率。例如,低等級道路進入高等級道路的交通需求應小于或等于高等級路網的最大容量,低等級道路的進口通行能力應大于或等于高等級道路的流出量。要滿足金字塔形路網密度級配。
(4)道路功能劃分原則
為了避免道路與城市中的一些公共空間發生沖突,應當對不同的道路功能做出詳細的劃分。城市各類用地都需要出入口與街道連接,來解決交通的問題。支路要提供足夠的長度,供城市活動出入,再通過支路與干路連接。
確定控制點;客貨運量的分配;確定交通系統的方案;確定道路功能分類;制定路網規劃的指標;重點道路的技術問題;繪制道路網設計的總平面圖。
道路具有生長性;實現快慢交通分流,提高路網通達性;防止干路網上出現集束交通的“蜂腰”;交叉口通行能力要與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重視對原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協調和改造;土地開發強度與道路網容量相適應;客貨運交通分流;符合城鎮抗震救災的要求
以國內某市的交通系統為例,該市當前處于城市化交通的十字口,整個道路交通系統目前存在以下問題:主干路段交通擁堵嚴重;機非混合交通沖突嚴重;交叉口交通混亂等。
(1)快速路疏解道路研究
快速路是城市道路路網中較高等級的道路,是有較高車速為長距離交通服務的重要道路。在對該市的交通擁堵進行分析時,首先對快速路進行研究。首先對有關的快速路以及其疏解道路銜接處的狀況進行分析,在此條件下,對不同的出入口銜接處出現的交通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其產生原因。并對影響快速路使用效率的各種因素進行調查研究,如疏解道路等級、出口間距、輔道形式、出入口形式等。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分析及研究,可以熟知快速路與疏解道路的相關缺陷以及銜接處存在的問題,于是相關單位可以依據這些信息從設計的層面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處理方案,此外,還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對設計出的方案評價其實際效果。
(2)城市出入口道路合理銜接研究
城市出入口的銜接不合理也極有可能造成城市擁堵。對于這一方面,可以事先分析不同城市的城市出入口銜接方法,然后對本城市出入口道路特性進行分析研究,并且再結合此類道路與城市用地發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研究設計出合理地、適宜本城市發展的對外公路與城市內部道路的連接方案。對于連接方案的設計要考慮到出入口道路功能等級、橫斷面形式、出入口間距、立體交叉口形式等內容,依據這些情況的分析,提出科學、合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銜接方案,優化城市出入口道路的銜接。
(3)平面交叉口設計優化研究
平面交叉口的設計技術要求較高,會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如交通工程、系統工程以及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對于實際的設計,要事先進行相關理論總結并進行仔細分析,結合實地調查的成果以及相關計算,再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利用這些程序,對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幾何形式、通行能力、排隊長度等指標進行有效的分析。通過相應的分析,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從而針對性的提出不同類型平面交叉口的優化設計方案。同時,還需要對該方案進行相關評價,評價的方法可以選用設置平面交叉口微觀交通仿真模型來進行。
(4)慢行交通系統規劃設計研究
設置城市慢行交通系統主要是將步行、自行車、公交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交通主體,來緩解交通沖突、慢行主體行路難的問題。該市也選擇對慢行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來緩解交通壓力。實際的設計中,該市首先分析了自身的現狀及特點,對其他城市的梳理慢行交通系統案例進行考察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了適合本市慢行交通系統的設計方案。該方案的設計同時也考慮了城市布局結構、用地規劃、交通特性等內容,分析研究了慢行交通系統下的道路橫斷面形式、平面交叉口設計等城市道路交通設計內容。通過以上的工作,為該市提出了科學的設計方案,從而提升了城市交通系統的整體水平,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安全、便捷、連續、舒適、優美”的出行環境。
城市道路路網的設計是一項全局性的工程,它不僅組成了城市交通的基礎,還是布置城市公用管網、街道綠化、組織沿街建筑物和劃分街坊的基礎。城市道路路網一旦確定,所有地上地下管線,沿街建筑都要依據道路紅線來建造。此外,城市道路路網還決定了城市的輪廓和方向,因此,對城市道路路網的設計進行認真研究,制定有效科學的設計方案,將對一個城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1] 張加華.城市環路互通立交最小間距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2.
[2] 魏海波.城市新建區域路網合理規模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3] 王娟.城市道路等級配優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