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夫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
(1)施工放樣;(2)基坑開挖;(3)鑿除樁頭;(4)檢測樁基;(5)基底處理;(6)綁扎承臺鋼筋;(7)安裝模板;(8)澆筑混凝土;(9)與墩臺身接縫處理;(10)混凝土養護。
(1)測量定位方面。在工程施工之前,專門測量人員要標出承臺平面位置,用坐標放樣法確定承臺的四個角點,用十字線在承臺中心位置護樁,確保承臺兩側兩樁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0m內。距承臺最近的護樁與承臺基坑上口的距離保持在1.5~2.0m之間,并要做好標識,以便對包樁的保護。標出開挖邊線,以確定開挖的范圍和深度,施工作業面應向外延展1m。(2)基坑開挖方面。基坑開挖時要按交底中承臺基坑斷面尺寸來進行,做好基坑頂、基坑底的排水工作后采取人工配合機械方式開挖,基坑底要預留出0.3m以采用人工開挖。根據開挖現場的具體情況,做好基坑浸水預防措施,在基坑的一角處做1~2個集水井,同時,要保證基底各尺寸及承載力達到設計規范和要求。為了避免開挖土方對施工的影響,應集中堆放,并預留出通道便于承臺灌注,棄土堆坡腳距基坑頂邊緣的距離不應不小于基坑的深度,以免淤塞河道,影響瀉洪。(3)樁頭處理、樁基檢測方面。基坑開挖完成后要對鉆孔樁樁頭進行鑿除,可通過風鎬來完成,直至露出新鮮混凝土面為止,值得注意的是,鑿除的同時要對聲測管進行覆蓋和保護,便于檢樁。然后在樁的周邊鑿平三個等分點及中心點,三個等分點的直徑不應小于5cm,中心點的直徑應在8cm及以上,用手動砂輪機打磨平整,并用水沖洗干凈,為樁基小應變檢測做好準備。檢樁時,若樁長有一定的設計要求或者長度超過50m時,應通過小應變和聲測管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并要求監理在現場旁站。檢測結束后,要及時做好樁無損二檢。
(1)鋼筋加工前,要做好調直及表面清除工作。(2)鋼筋焊接方面,應采用雙面焊焊接鋼筋的接頭,確保焊縫長度在5d及以上。分段后的鋼筋結構要相互錯開,錯開間距應在35d以上,且不得小于50cm,確保一根鋼筋在同一截面的接頭不得超過1個,同時同一截面內的接頭總數不能超過主筋總數的一半。(3)鋼筋與模板之間的支墊方面,應采用用水泥砂漿墊塊,確保其強度與設計混凝土強度相符合。墊塊的布置應呈梅花形相互錯開,確保數量在4個/m2以上,同時不應橫貫保護層的全部截面。(4)鋼筋綁扎方面,應采用直徑0.7~2.0mm鐵絲在鋼筋的交叉點處交錯扎結。(5)承臺與墩身接縫方面,其位置埋應采用直徑在16mm以上的鋼筋,埋入與露出的長度分別為鋼筋直徑的30倍,間距不大于鋼筋直徑的20倍。
(1)準備工作方面。要做好相關清理工作,包括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上的油污及樁頭上松動的混凝土塊、泥土等,要將其清除干凈。若模板存在縫隙和孔洞,應進行堵塞處理,避免澆筑過程中漏漿,并采取防排水措施。澆筑順序和鋼筋的預埋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要明確,同時,要根據承臺尺寸大小確定降溫防裂措施,若承臺高度在3m以上,則應在承臺內部埋設循環冷卻水管來進行內部降溫。(2)澆筑混凝土方面。應采取分層連續的方式進行混凝土灌注,保證一次成型,且層與層之間的灌注時間應控制在試驗所確定的混凝土初凝時間以內,防止事故冷縫的出現。倘若工程屬于夏季施工,則混凝土灌注的溫度應控制在30℃內,而冬季施工則應在5℃以上,同時在灌注過程中要按照技術規范和要求留足強度試件。(3)混凝土的振搗方面。為保障混凝土澆筑的均勻密實,應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垂直振搗,并將振搗器的移動間距控制在作用半徑的1.5以內,且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應在50~100mm之間,與側模的距離應控制在50~100mm之間,每一振點的振搗時間宜為20~30s。同時,要及時排除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產生的部分泌水,澆筑完成后,停止振搗,并及時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
為防止混凝土在水化、凝結過程中內外溫差過大,造成表面裂縫的產生,因而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時收漿,立即進行養護。12h內須完成覆蓋,并進行灑水,確保混凝土不受污染和損傷,直至規定養護時間。若養護現場晝夜溫差過大,3d內平均氣溫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要采取冬季混凝土養護措施,而3d內晝夜平均氣溫在30℃以上,則采取夏季混凝土養護措施。同時,要將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控制在65℃以內,內外溫差要控制在15℃內,養護用水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要控制在15℃內。值得注意的是,若新澆筑的混凝土與地表流動水或地下水有接觸,則采取必要保護措施,直到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以上為止,養護時間不得小于7d。
高速公路路橋承臺施工過程中,不僅要對施工技術進行控制,還要加強安全管理。施工開始前,要做好相關技術交底工作,便于施工團隊在施工中執行。在各個施工環節中,要嚴格遵守操作規范,按照施工工藝進行施工,嚴禁違規操作,避免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
[1] 陳昌武,劉朝芝,羅昌宏,等.大跨橋梁高樁承臺深水基礎施工技術[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5):90-93.
[2] 張志民.公路橋梁工程中的承臺施工技術探討[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2,(4):122.
[3] 熊德妮.淺談高速公路橋梁承臺施工技術[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7):65-66.
[4] 邱雪潮,夏小峰,許磊.橋梁承臺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措施[J].科技與生活,2010,(3):194-195.